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5:16

  本文关键词: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广州地区 学生活动中心 建筑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进入平稳期,校园建筑建设开始朝着全面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对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校园建筑设计中对生活服务类用房——学生活动中心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创造满足培养目的的建筑空间与环境。但是,根据笔者调研与亲身经历发现,国内高校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质量良莠不齐,建筑与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脱节。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善现状,让建筑空间与教育理念匹配,成为本文立题初衷。笔者以广州地区高校的学生活动中心为主要调研对象,研究近年新建的学生活动中心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其建筑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对以后该类型的建筑设计提出相关的设计策略。本文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此章主要阐述了课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第二章主要针对学生活动中心的发展进行概况综述。从建筑模式发展与建筑规模发展两方面入手,探索其发展规律。其中在建筑模式发展方面,阐述了学生活动中心从礼堂起源,到室内体育馆改扩建,到分散附属设置,再到单独建设的一系列发展演变过程。此类前期探索为学生活动中心的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针对广州大学城的五所高校的调研计划。调研工作在校园规划与建筑单体两个层面上有序展开,笔者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测绘、访谈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其中共发放问卷调查500份,回收478份有效问卷,对学生活动中心使用频率、举办活动频率与类型、学生使用满意度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第四章主要针对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进行规划设计研究。首先,从校园活动场地分布、选址区域、周边流线组织、总平面布局四个方面对各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进行分析,总结各校的设计优劣;其次,将五所高校进行横向对比,总结与梳理具有参考价值的设计手法,并推导出相应的设计策略。第五章为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功能组织分析,主要从功能构成、功能布局关系、流线组织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对单体设计的总结与横向对比,发掘学生活动中心与其余校园建筑类型结合的可能性。第六章为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空间设计研究,从空间组织、空间形态与空间细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地域性条件,推导出适应广州地区的空间设计策略。最后,笔者将四、五、六章得出的设计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关键词】:广州地区 学生活动中心 建筑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21
  • 第1章. 绪论21-32
  • 1.1 研究背景与内容21-24
  • 1.1.1. 研究背景21-22
  • 1.1.2. 研究内容22-2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24-25
  • 1.2.1. 研究目的24
  • 1.2.2. 研究意义24-2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5-30
  • 1.3.1 国内研究现状25-28
  • 1.3.2 国外研究现状28-30
  • 1.4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30-32
  • 1.4.1 论文框架30-31
  • 1.4.2 研究方法31-32
  • 第2章. 学生活动中心发展概况32-37
  • 2.1 建筑模式发展演变概况32-34
  • 2.1.1 礼堂及礼堂改扩建32
  • 2.1.2 室内体育馆改扩建32-33
  • 2.1.3 分散附属设置33
  • 2.1.4 单独建设33-34
  • 2.2 建筑规模发展演变概况34-36
  • 2.3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广州地区普通高校学生活动中心现状调研37-45
  • 3.1 调研原则及阶段划分37-38
  • 3.1.1 调研原则37-38
  • 3.1.2 阶段划分38
  • 3.2 调研范围、对象及目的38-39
  • 3.2.1 校园整体层面的调查38
  • 3.2.2 建筑单体层面的调查38-39
  • 3.3 调研方法39-40
  • 3.3.1 资料收集及统计39
  • 3.3.2 实地调查39
  • 3.3.3 问卷调查39
  • 3.3.4 访谈(听取)调查39-40
  • 3.4 调研内容及成果40-43
  • 3.4.1 数据及文献收集成果40-42
  • 3.4.2 实地调研成果42
  • 3.4.3 调查问卷成果42-43
  • 3.5 本章小结43-45
  • 第4章. 广州地区普通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规划布局分析45-89
  • 4.1 影响因素45-47
  • 4.1.1 大学生活动类型45-46
  • 4.1.2 大学生行为特征46-47
  • 4.2 校园活动场所分布47-70
  • 4.2.1 中山大学48-53
  • 4.2.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3-58
  • 4.2.3 广州中医药大学58-62
  • 4.2.4 广东药科大学62-65
  • 4.2.5 华南理工大学65-68
  • 4.2.6 横向对比68-69
  • 4.2.7 设计策略小结69-70
  • 4.3 选址区域70-76
  • 4.3.1 中山大学72
  • 4.3.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72-73
  • 4.3.3 广东药科大学73
  • 4.3.4 广州中医药大学73
  • 4.3.5 华南理工大学73-74
  • 4.3.6 横向对比74-75
  • 4.3.7 设计策略小结75-76
  • 4.4 周边流线组织76-83
  • 4.4.1 流线距离76-78
  • 4.4.2 流线路径78-82
  • 4.4.3 设计策略小结82-83
  • 4.5 总平面布局83-87
  • 4.5.1 中山大学84
  • 4.5.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84-85
  • 4.5.3 广东药科大学85-86
  • 4.5.4 广州中医药大学86
  • 4.5.5 横向对比86-87
  • 4.5.6 设计策略小结87
  • 4.6 本章小结87-89
  • 第5章. 广州地区普通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功能组织分析89-119
  • 5.1 影响因素89-90
  • 5.1.1 学生活动需求89-90
  • 5.1.2 学生行为特征90
  • 5.2 功能构成分析90-107
  • 5.2.1 中山大学91-93
  • 5.2.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93-95
  • 5.2.3 广州中医药大学95-96
  • 5.2.4 广东药科大学96-97
  • 5.2.5 横向对比97-106
  • 5.2.6 设计策略小结106-107
  • 5.3 功能布局关系107-114
  • 5.3.1 中山大学108
  • 5.3.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8
  • 5.3.3 广东药科大学108
  • 5.3.4 广州中医药大学108-109
  • 5.3.5 横向对比109-113
  • 5.3.6 设计策略小结113-114
  • 5.4 流线组织114-118
  • 5.4.1 中山大学115
  • 5.4.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15-116
  • 5.4.3 广东药科大学116
  • 5.4.4 广州中医药大学116
  • 5.4.5 横向对比116-117
  • 5.4.6 设计策略小结117-118
  • 5.5 本章小结118-119
  • 第6章. 广州地区普通高校学生活动中心空间设计分析119-145
  • 6.1 影响因素119-120
  • 6.1.1 学生行为特征119
  • 6.1.2 气候因素119-120
  • 6.2 空间组织120-122
  • 6.2.1 外廊伸展式120
  • 6.2.2 庭院伸展式120-121
  • 6.2.3 集中式121
  • 6.2.4 中心空间式121
  • 6.2.5 混合式121-122
  • 6.2.6 设计策略小结122
  • 6.3 空间形态122-135
  • 6.3.1 室内空间123-127
  • 6.3.2 室外空间127-132
  • 6.3.3 灰空间132-134
  • 6.3.4 设计策略小结134-135
  • 6.4 空间细部135-144
  • 6.4.1 材料136-139
  • 6.4.2 色彩139-141
  • 6.4.3 室内陈设141-142
  • 6.4.4 室内装饰元素142-143
  • 6.4.5 设计策略小结143-144
  • 6.5 本章小结144-145
  • 结论145-147
  • 参考文献147-150
  • 附录150-171
  • 附录一:规划设计图纸附录150-154
  • 附录二:建筑设计图纸附录154-161
  • 附录三:调查问卷附录161-1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71-172
  • 致谢172-173
  • 附件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晓峰;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J];建筑学报;1998年02期

2 张华;浪漫主义的追求──记天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北洋之舟)[J];建筑学报;1998年10期

3 李抒青;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纽约,美国[J];世界建筑;2003年04期

4 刘小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活动中心[J];建筑创作;2003年06期

5 ;台中县立草湖国小学生活动中心[J];建筑创作;2003年07期

6 郝俊文;;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6年14期

7 ;医学院学生活动中心[J];建筑创作;2007年11期

8 ;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J];建筑学报;2011年10期

9 陈观兴;周凌;;编织空间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J];城市环境设计;2013年Z1期

10 范凌;王飞;;解图伊利诺工学院麦可考米克论坛学生活动中心[J];时代建筑;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付奎;;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及食堂结构设计[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雪岭;何汉林;;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预应力斜拉索屋盖施工[A];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崔葳 通讯员 宗涛;淄博师专大学生活动中心落成[N];淄博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若晨;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高效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任少军;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余洪叶;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吕嵘;西安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活动中心空间计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5 谢志昌;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宋婕;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实效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叶丹;大学生活动中心室内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念丽;大学生活动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9 楼正;营造开放、交流与凝聚的场所[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5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25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