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有低龄化的趋势。在医院精神科见习的经历对青少年患者及家属的痛苦有了更切身的体验,对抑郁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心境障碍,以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和活动减少为主要症状,伴有认知损害、睡眠障碍、食欲降低以及自杀观念行为等心理生理行为表现,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心身健康,带来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以往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相对健康人群经历了更多的生活事件,有着更严重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抑郁症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症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密切相关,但尚未见国内有关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应激性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症关系的实证研究,功能失调性态度是抑郁症的状态性症状还是特征性素质国内外至今还未有定论,国外有关应激、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不同文化的中国也未明确,基于以上思考,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应激性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症的关系,为中学生抑郁症的预防治疗康复提供理论实证依据。本研究选取云南省某三甲精神病院及某三甲医院精神科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住院部及门诊部中学生抑郁症患者65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85名成人患者作为对照,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事件量表(LES)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通过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的方法,系统探讨了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应激性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抑郁的总体现状及其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并对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中学生抑郁症患者抑郁总体状况属于重度抑郁水平,性别和户籍对抑郁维度有显著影响。(2)中学生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事件总分及其因子的得分低于成人对照组的得分。性别与户籍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3)中学生组抑郁症患者总体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性别、户籍对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4)中学生组抑郁症患者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部分因子与抑郁的部分因子显著相关,中学生组生活事件类型刺激量总分与抑郁的焦虑躯体化及迟滞呈显著正相关;家庭问题与迟滞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学习问题与睡眠障碍呈显著负相关;社交与其他问题和焦虑躯体化及体重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睡眠障碍呈显著负相关。(5)中学生组抑郁症患者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部分因子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部分因子显著相关,应激性生活事件工作学习问题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寻求赞许呈显著负相关;社交与其他问题与依赖性呈显著正相关。(6)中学生组抑郁症患者抑郁的部分因子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部分因子显著相关,焦虑躯体化与强制性呈显著正相关;体重变化与寻求赞许呈显著正相关;认知障碍与功能失调性态度总分、完美化及依赖性呈显著正相关;迟滞与功能失调性态度总分、强制性及自主性态度呈显著负相关。(7)功能失调性态度对抑郁具有显著性预测作用,在中学生抑郁症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应考虑功能失调性态度对中学生抑郁症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的相关影响及预测作用。(8)中学生组抑郁对功能失调性态度、生活事件各维度的回归方程中,工作学习问题、社交与其他问题、脆弱性、吸引与排斥、完美化、依赖性、自主性态度及认知哲学因子对抑郁由显著预测作用,在中学生抑郁症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对中学生抑郁症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的相关影响及预测作用。(9)功能失调性态度部分因子有一定的状态性,随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另一部分因子具有一定特征性,并不随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稳定性。
【关键词】:生活事件 功能失调性态度 抑郁症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问题提出11-13
- 1.2 相关定义13
- 1.2.1 抑郁症13
- 1.2.2 生活事件13
- 1.2.3 功能失调性态度13
- 1.3 研究综述13-24
- 1.3.1 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13-17
- 1.3.2 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17-22
-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22-24
- 第2章 研究方法24-29
- 2.1 研究目的24
- 2.2 研究意义24-25
- 2.2.1 理论意义24
- 2.2.2 现实意义24-25
- 2.3 研究创新25
- 2.4 研究假设25-26
- 2.5 研究对象26
- 2.6 研究工具26-27
- 2.6.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6-27
- 2.6.2 生活事件量表(LES)27
- 2.6.3 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27
- 2.7 研究程序27-28
- 2.8 质量控制与伦理学问题28-29
- 第3章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的现状29-37
- 3.1 被试人口学资料29
- 3.2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况及人口学变量分析29-31
- 3.2.1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总体状况29-30
- 3.2.2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抑郁指标的人口学变量分析30-31
- 3.3 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分析31-33
- 3.3.1 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的总体状况31-32
- 3.3.2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的人口学变量分析32-33
- 3.4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的状况及人口学变量分析33-37
- 3.4.1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的总体状况33-34
- 3.4.2 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的人口学变量分析34-37
- 第4章 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的关系37-46
- 4.1 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的相关分析37-41
- 4.1.1 生活事件和抑郁的相关分析37-38
- 4.1.2 生活事件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相关分析38-39
- 4.1.3 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抑郁的相关分析39-41
- 4.2 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的回归分析41-46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46-56
- 5.1 对中学生抑郁症患者抑郁、生活事件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现状的分析讨论46-48
- 5.1.1 对中学生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的分析46-47
- 5.1.2 对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状况的分析47
- 5.1.3 对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状况的分析47-48
- 5.2 对中学生抑郁症患者抑郁、生活事件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关系的分析讨论48-56
- 5.2.1 生活事件和抑郁的关系48-50
- 5.2.2 生活事件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系50-51
- 5.2.3 抑郁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系51-53
- 5.2.4 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的关系53-56
- 第6章 总结56-59
- 6.1 结论56-57
- 6.2 抑郁症预防及康复的几点建议57-58
- 6.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58-59
- 6.3.1 研究不足58
- 6.3.2 研究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6
- 附录66-75
- 附录A 知情同意书66-67
- 附录B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67-69
- 附录C 生活事件量表(LES)69-72
- 附录D 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 )72-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东方;;学会释放你的愤怒[J];药物与人;2012年04期
2 邵坚;;摆脱烦恼的妙方——疏泄法[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年04期
3 崔丽霞;史光远;张玉静;于园;;青少年抑郁综合认知模型及其性别差异[J];心理学报;2012年1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志梅;赵继书;娄爱华;;精神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保障[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2 董毅;赵子丛;谢雯;程赓;张爱国;章龙泽;张晓倩;张免;李倩倩;;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失调态度和自动思维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敬霞;功能失调 血染子宫[N];保健时报;2005年
2 洪玉;“好朋友”为何提前说拜拜[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人对企业成功的作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4 主任医师 王忠民;性功能失调亦不孕[N];家庭医生报;2003年
5 记者 章会;爱孩子,给他一个健康的家[N];温州日报;2005年
6 王庭岳;孕妇走路“卡壳”谨防荐肠关节功能失调[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朝明;冗思、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抑郁症状的交互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传统;中学生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丁建飞;某医科大学学生认知特征与抑郁症状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4 蔡琳;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对抑郁症状预测作用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5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2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