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大学建筑归属感公共空间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16:00

  本文关键词:大学建筑归属感公共空间设计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建筑 归属感 公共空间设计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校园空间形态的不断创新,当今大学校园建设呈现出一种持续并且持久的发展趋势。在此发展趋势下,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人们日益提升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等因素都对当代大学校园建设以及校园建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当代建筑师专业角度考虑,大学公共空间直接影响着大学教学和生活的有序进行,对公共空间错误的理解和使用将会造成大学空间以及环境的功能错位,甚至导致大学生活陷入混乱。本文以大学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为出发点,引入“归属感”这一心理学术语和思维方式,对大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学建筑公共空间,即大学建筑实体最大轮廓投影范围内的公共空间,其中包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如:中庭,走廊,交通空间等)以及建筑边缘与建筑相关联的外部公共空间(如:连廊,入口,灰空间等)。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应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对归属感以及公共空间设计的概念作基本的认识和分析,从而研究如何将“归属感”合理地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第二部分对应本文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分析大学建筑公共空间发展历程和现状,为文章论点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借鉴;第三部分对应本文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以大学公共空间为出发点,结合理论和实践,分别从空间归属感的认知和设计手法两个层面出发,对大学公共空间的空间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当代大学公共空间综合性、多元化的活动内涵,并通过一定的逻辑分析和数据推算,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衡量某一空间的归属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提供一个基本的参考标准。论文不断通过概念组织,案例分析,实践探究和总结,对大学建筑公共空间的归属感设计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不断学习和借鉴前辈们的科研成果,创造适宜当代大学师生及城市人群公共需求的大学公共空间,为探索大学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建筑 归属感 公共空间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的背景及现状12-13
  • 1.1.1 社会背景12-13
  • 1.1.2 教育背景13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15
  • 1.2.1 研究的目的13-14
  • 1.2.2 研究的意义14-15
  • 1.3 相关概念界定15-17
  • 1.3.1 公共空间15
  • 1.3.2 归属感15-16
  • 1.3.3 建筑心理学16
  • 1.3.4 建筑行为学16-17
  • 1.4 研究的范围及方法17-18
  • 1.4.1 研究的范围17
  • 1.4.2 研究的方法17-18
  • 1.5 论文结构框架18-20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0-26
  • 2.1 建筑心理学相关理论20-21
  • 2.1.1 国内建筑心理学相关研究20-21
  • 2.1.2 国外建筑心理学相关研究21
  • 2.2 建筑行为学相关理论21-23
  • 2.2.1 国内建筑行为学相关研究21-22
  • 2.2.2 国外建筑行为学相关研究22-23
  • 2.3 大学建筑公共空间相关理论23-24
  • 2.3.1 国内大学建筑公共空间相关研究23
  • 2.3.2 国外大学建筑公共空间相关研究23-24
  • 本章小结24-26
  • 第三章 大学建筑公共空间发展历程及现状26-34
  • 3.1 我国大学建筑公共空间阶段性发展26-28
  • 3.1.1 第一阶段——传统型书院26
  • 3.1.2 第二阶段——功能型大学26-27
  • 3.1.3 第三阶段——大学综合体27-28
  • 3.2 欧美大学建筑公共空间阶段性发展28-32
  • 3.2.1 第一阶段——封闭型大学28-29
  • 3.2.2 第二阶段——功能型大学29-30
  • 3.2.3 第三阶段——开敞型大学30-31
  • 3.2.4 第四阶段——综合型大学31-32
  • 3.3 当代大学建筑公共空间发展现状及分析32-33
  • 3.3.1 当代大学建筑公共空间发展现状32
  • 3.3.2 当代大学建筑公共空间现状分析32-33
  •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大学建筑公共空间归属感认知34-56
  • 4.1 大学建筑公共空间的内涵34-35
  • 4.1.1 环境内涵34
  • 4.1.2 文化内涵34-35
  • 4.2 大学建筑公共空间的职能35-42
  • 4.2.1 促进大学校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35-37
  • 4.2.2 优化教学环境,促进情感交流37-41
  • 4.2.3 促进大学与城市的有机联系41-42
  • 4.3 大学建筑公共空间的效应42-55
  • 4.3.1 时间效应43-48
  • 4.3.2 场所效应48-52
  • 4.3.3 行为效应52-55
  •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大学建筑归属感公共空间设计手法56-74
  • 5.1 大学建筑归属感公共空间设计策略56-58
  • 5.1.1 归属感在大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体现56
  • 5.1.2 当代建筑师眼下的归属感空间设计56-57
  • 5.1.3 当代大学师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57-58
  • 5.2 大学建筑归属感公共空间设计原则58-59
  • 5.2.1 空间逻辑推敲58
  • 5.2.2 组织协调统一58
  • 5.2.3 个体关联对话58-59
  • 5.3 大学建筑公共空间的形态研究59-67
  • 5.3.1 线形组织空间59-62
  • 5.3.2 发散形组织空间62
  • 5.3.3 格栅形组织空间62-64
  • 5.3.4 竖向多重式组织空间64-67
  • 5.4 大学建筑公共空间的尺度研究67-72
  • 5.4.1 空间尺度的基本认识67-68
  • 5.4.2 如何正确地把握空间尺度68-71
  • 5.4.3 空间归属度及空间归属率的计算方法71-72
  • 本章小结72-74
  • 结论74-76
  • 参考文献76-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80-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选泉;刘月琴;;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东场地公共空间设计[J];建筑学报;2010年07期

2 白梅;牛凯;;谈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J];山西建筑;2012年02期

3 吴承钧;李君君;;符号学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4期

4 文小琴;曾群;;空间与时间的断与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大楼公共空间设计[J];城市建筑;2012年06期

5 梁玮男;曹阳;;基于社区养老模式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6 徐海蛟;;公共空间设计[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17期

7 刘征;线形的重生——论中国山地城镇社区公共空间设计[J];小城镇建设;2002年02期

8 袁媛,许俊萍;高校教学组团公共空间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5年19期

9 罗晔,唐林,李明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设计[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年09期

10 许松辉;周文;;面向管理的公共空间设计控制[J];规划师;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燕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人性场所的回归[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梁晓琳;;从零碳空间新理念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3 程序;周敏;;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翔;武凤文;邓云康;;基于生态城市理论分析的保障性住房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董玮玮;;基于可意象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优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磊;雷艳华;;从需求到空间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东云;回家 公共空间设计主题[N];经济消息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王丽娟;广场舞饱受争议 规划发力能否解除烦恼[N];中国改革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甜;北欧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公众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鹏;小城镇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常佳佳;高层公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4 邢灿;福柯“异托邦”语境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思想解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立强;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6 胡桐;北京金融街中心区室外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7 陈逸;无锡市少年宫公共空间设计[D];南京大学;2016年

8 伍承欢;从人居环境变迁探析还迁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D];苏州大学;2016年

9 陈晨;大学建筑归属感公共空间设计与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10 董欣;行为意识水平与街块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46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46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