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对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及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乐观对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及干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 乐观 生活满意度 自尊 中介效应 团体沙盘游戏
【摘要】:进城务工子女身心健康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悲观、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校适应,生活满意度不高。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日益发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发重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乐观是一个较为稳定持久的人格变量,乐观者对现实及未来持有积极的态度倾向。自尊是个体对自己评价的程度和对自己的重要性与价值感的体验。已有研究表明,乐观和自尊呈高度相关,且二者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沙盘游戏是一种饶有趣味的咨询方法,广泛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它能够为学生建立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使其在轻松、安全的氛围里得到心理成长。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的关系,并采用团体沙盘游戏对自尊这一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干预,以期提高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的自尊水平,进而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是问卷调查,采用《青少年乐观问卷》、《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自尊量表》对初中422名进城务工子女和427名非进城务工子女进行调查,探讨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与非进城务工子女在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上的差异;探讨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探讨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的关系以及自尊在乐观影响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二是自尊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实验,在桂林第四中学选取10名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作为被试,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前者实施8次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后者则不给予任何处理,然后通过前后测结果评估干预效果。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的乐观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进城务工子女,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与非进城务工子女的自尊差异不显著。(2)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在学校类型、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和是否独生上差异不显著。(3)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在年级、是否独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校类型和性别上差异不显著。(4)初中进城务工子女自尊在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校类型、性别和是否独生上差异不显著。(5)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两两存在显著正相关。(6)自尊在乐观影响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7)团体沙盘游戏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的自尊水平,同时显著提高了其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初中进城务工子女 乐观 生活满意度 自尊 中介效应 团体沙盘游戏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20
- 1.1 乐观11-13
- 1.1.1 乐观的概念11
- 1.1.2 乐观的测量11-12
- 1.1.3 乐观的相关研究12-13
- 1.2 生活满意度13-15
- 1.2.1 生活满意度的概念13
- 1.2.2 生活满意度的测量13-14
- 1.2.3 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14-15
- 1.3 自尊15-17
- 1.3.1 自尊的概念15
- 1.3.2 自尊的测量15-16
- 1.3.3 自尊的相关研究16-17
- 1.4 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的关系研究17-18
- 1.4.1 乐观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17-18
- 1.4.2 乐观与自尊的关系18
- 1.4.3 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18
- 1.5 团体沙盘游戏18-20
- 1.5.1 沙盘游戏的概念与原理18-19
- 1.5.2 团体沙盘游戏的概念与作用19
- 1.5.3 团体沙盘游戏的实施19-20
- 1.5.4 团体沙盘游戏的相关研究20
- 2 问题提出20-21
- 2.1 有研究不足20
- 2.2 本研究的意义20-21
- 2.2.1 理论意义21
- 2.2.2 现实意义21
- 3 研究一:乐观对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21-34
- 3.1 研究目的21
- 3.2 研究假设21
- 3.3 研究对象21-22
- 3.4 研究工具22
- 3.4.1 《青少年乐观问卷》22
- 3.4.2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22
- 3.4.3 《自尊量表》22
- 3.5 研究方法22-23
- 3.6 研究结果23-29
- 3.6.1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与非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的差异分析23-24
- 3.6.1.1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与非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的差异分析23
- 3.6.1.2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与非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分析23-24
- 3.6.1.3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与非进城务工子女自尊的差异分析24
- 3.6.2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与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24-26
- 3.6.2.1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的学校类型差异分析24
- 3.6.2.2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的年级差异分析24-25
- 3.6.2.3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的性别差异分析25
- 3.6.2.4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分析25
- 3.6.2.5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的差异分析25
- 3.6.2.6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的学习成绩差异分析25-26
- 3.6.3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的相关分析26-27
- 3.6.4 自尊在乐观影响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分析27-29
- 3.7 讨论29-33
- 3.7.1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与非进城务工子女在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上的差异29-30
- 3.7.2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与人口学变量的差异30-32
- 3.7.3 初中进城务工子女乐观、生活满意度、自尊的关系32-33
- 3.7.4 乐观对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33
- 3.8 结论33-34
- 4 研究二:自尊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实验34-50
- 4.1 实验目的34
- 4.2 研究假设34
- 4.3 研究对象34
- 4.4 实验工具34
- 4.5 实验方法34
- 4.6 实验过程34-35
- 4.6.1 形成阶段34-35
- 4.6.2 深入阶段35
- 4.6.3 结束阶段35
- 4.7 实验结果35-37
- 4.7.1 实验组与控制组自尊前后测的差异分析35-36
- 4.7.1.1 实验组与控制组自尊前测的差异分析35-36
- 4.7.1.2 实验组自尊前后测的差异分析36
- 4.7.1.3 实验组与控制组自尊后测的差异分析36
- 4.7.2 实验组与控制组生活满意度前后测的差异分析36-37
- 4.7.2.1 实验组与控制组生活满意度前测的差异分析36
- 4.7.2.2 实验组生活满意度前后测的差异分析36-37
- 4.7.2.3 实验组与控制组生活满意度后测的差异分析37
- 4.8 团体沙盘游戏描述与分析37-48
- 4.8.1 团体沙盘创建过程描述37-43
- 4.8.1.1 初始沙盘创建过程37-38
- 4.8.1.2 第二次团体沙盘创建过程38-39
- 4.8.1.3 第三次团体沙盘创建过程39
- 4.8.1.4 第四次团体沙盘创建过程39-40
- 4.8.1.5 第五次团体沙盘创建过程40-41
- 4.8.1.6 第六次团体沙盘创建过程41
- 4.8.1.7 第七次团体沙盘创建过程41-42
- 4.8.1.8 第八次团体沙盘创建过程42-43
- 4.8.2 沙具使用分类及数量43
- 4.8.3 动沙次数43
- 4.8.4 主题表现形式43-44
- 4.8.5 团体沙盘的过程性变化44-46
- 4.8.6 被试的变化46-48
- 4.8.7 干预后访谈摘录48
- 4.9 讨论48-50
- 4.9.1 实验组与控制组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前后测的差异49
- 4.9.2 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对提高初中进城务工子女自尊的作用49-50
- 4.9.2.1 宣泄不良情绪49
- 4.9.2.2 悦纳自我49-50
- 4.9.2.3 尊重他人50
- 4.9.2.4 产生归属感50
- 4.9.2.5 培养积极心态50
- 4.10 结论50
- 5 研究总结50-52
- 5.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0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50-52
- 参考文献52-57
- 附录57-60
- 附录1:青少年乐观问卷57-58
- 附录2: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58-59
- 附录3:自尊量表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杰;张敏强;李晓鹏;;中介效应的三类区间估计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2 刘红云;张月;骆方;李美娟;李小山;;多水平随机中介效应估计及其比较[J];心理学报;2011年06期
3 方杰;张敏强;邱皓政;;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1期
4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孙配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5 甘怡群;;中介效应研究的新趋势——研究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08期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7 王华锋;贾生华;李生校;;性别与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效应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8 孟秀红;黄朝辉;孙莹;陶芳标;万宇辉;许韶君;;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9 张伶;陈艳;聂婷;;工作—家庭促进对心理授权与工作抑郁内在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刘红云;骆方;张玉;张丹慧;;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学报;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孙配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方杰;张敏强;;三类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比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陈陵;周宗奎;;大学生自主与主观幸福感:人际依赖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闫菁;王晓宇;肖晶;;抑郁的认知易感者日常应激与抑郁的关系:非适应性认知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常淑敏;张玲玲;张文新;周秀琴;;未来教育规划及评价在青少年同伴群体特征与学业适应间的中介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林丽玲;刘俊升;;儿童中期受欺负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何枫;何平成;;我国金融市场对FDI与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检验[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滕妍君;翟紫燕;范翠英;;高中生网络欺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田艳辉;秦霖;王丹丹;王明辉;;受艾影响儿童心理韧性对学校适应和学习成绩影响的双重中介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于艳;丁玲;程美斌;司继伟;;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与工作绩效: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大学生父母依恋、孤独感以及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梦;大学生依恋、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冬;压力对大学生孤独的影响:自我分化、自我构念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杜江红;大学新生成人依恋与总体适应:抑郁与孤独的中介作用[D];河南大学;2015年
5 徐杨;大学生无聊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抑郁与学业倦怠的中介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荀龄萱;高中生宽恕倾向、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薛雪;乐观对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及干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徐妙文;组织气候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6年
9 冯建荣;高中生羞怯、同伴依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吕婧;消费者信任对品牌资产的中介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8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71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