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程的移动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发布时间:2017-08-23 23:32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课程的移动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课程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当下的学习习惯,但其自身又存在着不足之处,造成学习者产生认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如何使得微课程可以扬长避短,在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同时又避免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从中了解到,利用知识地图、概念图、交互式学习等策略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提高记忆效果,理论上,这可以弥补微课程学习的不足之处。这三种学习策略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在此基础之上,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已有的微课程教学平台,对比各种微课程教学平台的优势与不足,借鉴了它们的优势之处,融合了深度学习策略,试图探索将知识地图、概念图、交互式学习三种策略与微课程教学平台相融合的形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支持整体性、系统性、交互性的微课程移动教学平台,帮助学习者在利用零散化、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的同时不会造成认知、记忆、思维方面的障碍,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程 知识地图 概念图 碎片化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22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8-11
- 1.1.1 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8-9
- 1.1.2 微课程浪潮的兴起9
- 1.1.3 碎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9-10
- 1.1.4 当前微课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10-11
- 1.2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11-13
- 1.2.1 研究内容11-12
- 1.2.2 研究目的12
- 1.2.3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1.3.1 文献研究法13-14
- 1.3.2 描述性研究法14
- 1.3.3 调查研究法14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2
- 1.4.1 国外微课程研究现状14-15
- 1.4.2 国外微课程教学平台研究现状15-18
- 1.4.3 国内微课程研究现状18-19
- 1.4.4 国内微课程教学平台研究现状19-21
- 1.4.5 研究现状分析21-22
- 2. 相关概念22-29
- 2.1 碎片化学习22
- 2.2 微课程22-24
- 2.2.1 微课程的概念界定22-23
- 2.2.2 微课程的特征23-24
- 2.3 支持整体性、系统性、交互性学习的策略24-27
- 2.3.1 知识地图的概念24-25
- 2.3.2 概念图的概念25-26
- 2.3.3 互动学习的概念26-27
- 2.4 整体性、系统性、互动性策略促进微课程学习27-29
- 2.4.1 运用知识地图解决认知障碍问题27
- 2.4.2 运用概念图解决记忆障碍问题27-29
- 2.4.3 互动讨论学习解决思维障碍问题29
- 3. 促进整体性、系统性、交互性学习与微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29-34
- 3.1 认知负荷理论29-31
- 3.1.1 认知负荷理论支持微课程学习30
- 3.1.2 认知负荷理论支持基于知识地图的深度学习30-31
- 3.2 微学习理论促进移动学习31
- 3.3 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31-33
- 3.4 联通主义理论的促进33-34
- 4. 支持整体性、系统性、交互性学习的微课程教学平台的分析与设计34-49
- 4.1 知识框架的组织架构34-41
- 4.1.1 已有微课程知识框架分析34-40
- 4.1.2 微课程教学平台知识框架的组织架构40-41
- 4.2 学习框架的构建原则41-43
- 4.3 支持整体性、系统性、交互性学习的微课程教学平台模块设计43-45
- 4.3.1 应用情境分析43-44
- 4.3.2 微课程教学平台整体设计44-45
- 4.4 重点模块的设计45-49
- 4.4.1 学习模块实现整体性、系统性学习46-48
- 4.4.2 发布回复模块促进交互性学习48-49
- 5. 微课程教学平台的技术实现49-59
- 5.1 软件的总体设计与开发原理介绍49-52
- 5.1.1 软件的总体设计情况介绍49-50
- 5.1.2 软件的开发原理介绍50-52
- 5.2 软件关键模块的技术实现52-57
- 5.2.1 题库的存取与读取技术实现52-53
- 5.2.2 学习模块的技术实现53-56
- 5.2.3 发布回复模块的技术实现56-57
- 5.3 微课程教学软件应用效果的调查与分析57-59
- 6. 总结与展望59-61
- 6.1 全文总结59-60
- 6.1.1 研究总结59
- 6.1.2 创新点总结59-60
- 6.2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附录A 数据表设计64-65
- 附录B 主要代码65-73
- 附录C 调查问卷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7期
2 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2期
3 唐剑岚;周莹;;认知负荷理论及其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周天梅;知识内化的心理机制[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丹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工科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7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72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