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亲子关系情境中,高中生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亲子关系情境中,高中生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差异研究
【摘要】:依恋理论自从诞生以来,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对象贯穿一生;在青少年阶段,研究者大多采用问卷法探讨依恋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而成人依恋社会认知的研究表明,探讨依恋系统运作的本质,可以通过认知实验的范式,在激活依恋系统的前提下找到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运作方式。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在依恋系统被激活的情况下,不同依恋风格青少年的自我认知、父母认知和关系认知的差异。研究中使用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以高中二年级六个班的同学为被试,首先通过青少年依恋问卷获得每个被试的依恋风格,之后使用指导语诱导被试回忆的方式激活依恋系统,并采用自我参照编码任务(Self-referent Encoding Task,SERT)和词汇抉择任务考察在不同的启动情境下不同依恋风格的被试对自我认知、父母认知和关系认知的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冲突情境可以激活个体的依恋系统。(2)安全型被试对自我的认知在三种实验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在控制组中,安全型和回避型被试对自己的评价是积极的,焦虑型对自己的评价是较为消极的。在冲突启动情境下,从认可量上来看,回避型被试对自我认知更为积极;但是从反应时来看,无论是对积极词汇还是消极词汇,回避型被试的对自我认知词汇的反应时都显著慢于安全型和焦虑型。且回避型被试在冲突组和亲密组中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焦虑型被试在亲密组中对自我认知更积极。(3)安全型被试在三种实验条件下对父母认知没有显著变化。安全型和非安全型被试在控制组条件下对父母认知和反应期望没有显著差异。在冲突组中,非安全被试比安全被试对父母的认知更为消极。在亲密组中,非安全被试与安全被试差异不显著。(4)控制组中安全型和非安全型差异对于关系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冲突启动组中非安全被试对关系认知是消极的,在亲密组中非安全被试比冲突组更积极。
【关键词】:高中生 亲子关系 依恋内部工作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引言9-10
- 1 文献综述10-19
- 1.1 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研究10-13
- 1.1.1 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概念10
- 1.1.2 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理论10-11
- 1.1.3 依恋与变化11-12
- 1.1.4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的研究--依恋启动12-13
- 1.2 成人依恋研究中的证据13-15
- 1.2.1 依恋与对伴侣和关系的感知13-14
- 1.2.2 依恋与对自我的感知14-15
- 1.2.3 依恋安全感启动的作用15
- 1.3 青少年时期亲子冲突的特点15-16
- 1.3.1 亲子冲突的定义15
- 1.3.2 亲子冲突的成因15-16
- 1.3.3 亲子冲突的作用16
- 1.4 青少年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相关研究16-19
- 1.4.1 青少年依恋与对他人的感知16-17
- 1.4.2 依恋与青少年对信息的反馈寻求的研究17-19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19-21
- 2.1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19-20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20
- 2.2.1 研究目的20
- 2.2.2 研究意义20
- 2.3 研究思路20-21
- 3 研究一 不同依恋风格的青少年在不同情境中对自我认知的差异研究21-31
- 3.1 研究目的21
- 3.2 研究假设21
- 3.3 研究方法21-23
- 3.3.1 研究对象21-22
- 3.3.2 研究工具22-23
- 3.3.3 实验设计23
- 3.3.4 实验程序23
- 3.3.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3
- 3.4 数据的分析结果23-29
- 3.4.1 不同依恋类型被试在不同启动情境下的分布情况23
- 3.4.2 不同依恋风格高中生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认可量的分析结果23-26
- 3.4.3 反应时的分析结果26-29
- 3.5 讨论29-31
- 4 研究二 不同依恋风格的青少年在不同亲子情境中对父母认知的差异研究31-39
- 4.1 研究目的31
- 4.2 研究假设31-32
- 4.3 研究方法32-33
- 4.3.1 研究对象32
- 4.3.2 研究工具32-33
- 4.3.3 实验设计33
- 4.3.4 实验程序33
- 4.3.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33
- 4.4 数据的分析结果33-38
- 4.4.1 不同实验条件下两种依恋类型被试的分布情况33
- 4.4.2 不同依恋风格高中生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认可量的分析33-35
- 4.4.3 高中生对积极属性词与消极属性词反应时的方差分析35-38
- 4.5 讨论38-39
- 5 研究三 不同依恋风格被试在不同启动情境下关系期望的差异研究39-45
- 5.1 研究目的39
- 5.2 研究假设39
- 5.3 研究方法39-41
- 5.3.1 研究对象39
- 5.3.2 研究工具39-40
- 5.3.3 实验设计40
- 5.3.4 实验程序40-41
- 5.3.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1
- 5.4 数据分析结果41-45
- 5.4.1 每种实验条件下不同依恋类型被试的分布情况41
- 5.4.2 每种实验条件下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反应时的描述分析结果41
- 5.4.3 每种实验条件下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反应时的方差分析结果41-43
- 5.4.4 讨论43-45
- 6 综合讨论45-47
- 7 结论47-49
- 7.1 结论47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53-57
- 致谢57-58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雨青;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刊;2000年10期
2 汪淼;江立成;;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亲子关系做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余荣琴;;青春期良性亲子关系创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4 龚银清;;青少年亲子性格匹配与亲子冲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0期
5 魏荣;魏婷;;青少年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J];学理论;2012年26期
6 吴舸;;劳教男性青少年童年亲子关系的对照研究[J];应用心理学;1990年03期
7 迟军;从顺の意味─亲子关系比较论(顺从的意义一父母与孩子关系比较论)[J];日语知识;1995年11期
8 刘燕吉;;从《伴你高飞》谈亲子关系[J];大众心理学;2007年02期
9 傅新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亲子关系[J];北大史学;2007年00期
10 韦耀阳;王欢;;儿童图画心理分析在亲子关系处理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空椅技术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琨;;如何改善亲子关系[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 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李燕;;学前及学龄初期儿童对亲子相似性的推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张一兵;;建立现代亲子关系是当好21世纪父母的基本功[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7 尹红霞;;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雪梅;;学习不良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登攀;张媛;;大学生亲子关系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周雪梅;;青春期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唐洪 石绍华 郑钢 高晶;亲子冲突损害儿童安康[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记者 蔡旭;请关注青春期亲子冲突[N];健康报;2001年
3 记者 教学;亲子关系也要和谐[N];西部法制报;2006年
4 东海县幼儿园 乔承慧;浅谈亲子关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记者 薛亚芳;亲子咨询师:孩子的“心理营养师”[N];人才市场报;2009年
6 小隐娘;亲子阅读——爱在共读中传递[N];文艺报;2010年
7 于世强;亲子关系的推定[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翟寅生;亲子关系不可随意推定[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陕平 阳城县实验小学教师;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N];太行日报;2013年
10 常江;转型期的亲子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婷婷;幼儿期亲子关系的类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毕丹;大学生亲子冲突的一般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延平;高中生亲子关系现状及调适[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帆;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洪燕;陪读中亲子关系[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2年
6 赵海霞;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类型量表的初步编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刘道海;关于中学生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8 陈艳鹤;中学生亲子关系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9 刘雨露;良好亲子关系构建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梁衡;亲子关系户外拓展营项目策划书[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5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73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