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MOOC教学设计的质量评估

发布时间:2017-08-30 20:23

  本文关键词:MOOC教学设计的质量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MOOC 教学设计 质量评估 优化对策


【摘要】:继2012年x MOOC掀起一场“数字海啸”以来,其注册人数和使用地区逐年攀升。如今的“后MOOC”时期,x MOOC占据主流,各种新型MOOC亦不断涌现,尽管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MOOC的态度已从大力推崇回归理性判断,学者们对MOOC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变为毁誉参半,但随着平台和课程的增加,MOOC仍不断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学习者,使这一技术革新持续塑造着高等教育。为厘清这场争论背后的隐忧,揭示x MOOC和新型MOOC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存在的问题以及优良设计方式,并提出优化对策,从而推进MOOC的良性发展。本文选取国内外x MOOC和新型MOOC共78门课程并对其教学设计进行评估。目前国外影响最大的的平台为Coursera,Udacity,ed X,Futurelearn,国内影响最大的平台为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本研究选取的课程主要来自这些平台。研究以首要教学原理为基础,采用量表式问卷作为评估工具对MOOC教学设计进行评估,评估由本文研究者和另一位从事教学和教研工作多年的教师共同完成。评估发现,MOOC的总体教学设计水平并不高,在首要教学原理的五个维度,大部分MOOC都存在一些违背原理的普遍问题有待改善,但同时部分MOOC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某些首要教学原理,x MOOC中,Udacity的大部分课程体现了多条首要教学原理,Coursera的部分课程也体现了一些原理;新型MOOC:MOOR,DLMOOR,MOOCdemic,DOCC,尤其是与其教育理念相关的创新设计,都体现了首要教学原理的某些细则,实现了教学设计的创新与进展,这些优良教学设计对MOOC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了借鉴。与评估教学设计的首要教学原理对应,Merrill提出了指导教学设计的波纹环状模式,基于该模式和评估结果,本文提出了“后MOOC”时期的教学设计优化对策,从课程介绍、课程内容、课程论坛、产品制作和评估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MOOC优化对策,以期为国内MOOC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MOOC 教学设计 质量评估 优化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7-9
  • 1.1.1 MOOC在国外的发展7
  • 1.1.2 MOOC在国内的发展7-8
  • 1.1.3 MOOC的教学设计现状8-9
  •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9-11
  • 1.2.1 研究意义9-10
  • 1.2.2 研究问题10-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1.3.1 研究对象及选取依据11
  • 1.3.2 研究工具11
  • 1.3.3 统计方法11-12
  • 1.4 论文结构12-13
  • 2 文献综述13-20
  • 2.1 MOOC的定义和类型13-14
  • 2.2 教学设计的定义、发展与相关研究14-15
  • 2.3 MOOC教学设计的国内研究现状15-16
  • 2.4 MOOC教学设计的国外研究现状16-17
  • 2.5 质量评估的理论基础17-20
  • 3 MOOC教学设计的质量评估20-36
  • 3.1 MOOC课程介绍的质量评估20-23
  • 3.1.1 MOOC课程介绍的设计水平20-21
  • 3.1.2 MOOC课程介绍的普遍问题21
  • 3.1.3 MOOC课程介绍的优良设计21-23
  • 3.2 MOOC课程内容的质量评估23-32
  • 3.2.1 MOOC课程内容的设计水平23-25
  • 3.2.2 MOOC课程内容的普遍问题25-29
  • 3.2.3 MOOC课程内容的优良设计29-32
  • 3.3 MOOC课程论坛的质量评估32-36
  • 3.3.1 MOOC课程论坛的设计水平32-33
  • 3.3.2 MOOC课程论坛的普遍问题33-34
  • 3.3.3 MOOC课程论坛的优良设计34-36
  • 4 “后MOOC”时期的教学设计优化对策36-44
  • 4.1 MOOC课程介绍的优化对策37
  • 4.1.1 课程目标优化37
  • 4.1.2 课程介绍视频优化37
  • 4.2 MOOC课程内容的优化对策37-41
  • 4.2.1 章节目录优化37-38
  • 4.2.2 教学策略优化38-40
  • 4.2.3 教学策略完善40-41
  • 4.3 MOOC课程论坛的优化对策41
  • 4.4 MOOC产品制作的优化对策41-43
  • 4.4.1 课程内容呈现优化42
  • 4.4.2 交互设计优化42-43
  • 4.5 MOOC评估的优化对策43-44
  • 5 结语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A49-50
  • 附录B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齐荣;;网络教学交互状况调查及其设计策略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04期

2 汤永新;;网络教育中教学交互的实时监控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殷翔;翁林华;;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互[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5期

4 娜仁;;网络教学交互系统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5 田健;阳嵘莎;杨改学;;基于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13期

6 韦星;;论教学交互[J];教育艺术;2007年02期

7 聂东明;;高二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交互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年06期

8 郑林霄;杨军;;网络课程中教学交互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3年10期

9 王史维;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互[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11期

10 蔡宪;论教学交互[J];江南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莉;崔光佐;;注意的认知原理对教学和PPT制作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杜玉梅;;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北京密云县第二中学 李密龙;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北京师范大学 陈丽;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交互教学的效率[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付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N];学知报;2010年

4 张晓群;让《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焕发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王佑镁 项国雄;交互活动分析[N];计算机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MOOC教学设计的质量评估[D];重庆大学;2016年

2 靳强;基于网络教学交互策略的差异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跃玲;网络教学交互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韩玉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交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晓琴;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薛劭s,

本文编号:761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761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d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