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习文化研究二十年:成就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我国学习文化研究二十年:成就与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文化 学习研究 文化研究 成就展望 文献综述
【摘要】:学习文化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学习取向的特定文化,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与凝结成的为群体所普遍认同的稳定的存在与发展方式。学习文化研究拓展了学习研究的视野,近二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而言,学习文化研究丰富了学习文化的定义、要素和特征,关注了学习文化创新课程观念、唤醒主体意识和优化人性的功能,探讨了文化融合理论、文化哲学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等理论基础,发展了地区学习文化、课堂学习文化以及教师学习文化等具体学习文化,分析了学习文化所遭遇的功利主义挑战、社会环境局限和团队学习阻碍等发展困境,提出了关注和开发技术对学习文化的支持作用以及重视和优化大学学习文化的创新方向。展望未来,我国学习文化研究需要重视视角交叉、启动多切入点的综合分析,重视从微观层面深化研究内容并加强对学习文化的反思批判、前沿展望、综述总结和实证研究。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价值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学习文化 学习研究 文化研究 成就展望 文献综述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学习哲学视角下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化路径研究”(CKA120159)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文化是共同的意义体系,为学习的发生创造了背景,为学习的测量提供了标准(Jacobson,1996)。自20世纪90年代起,“文化”开始成为诸多学习研究领域的一种新视角。比如,心理学界明确提出,继心理动力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之后,“文化”是解释学习活动的第四个维度(Pedersen,20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念金;;论大学的学习文化创造功能[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肖华;;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习文化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23期
3 郑旭东;王美倩;;从离身走向具身:创造学习的新文化[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4 徐锦霞;钱小龙;;数字化学习的变革:理论基础、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1期
5 徐锦霞;钱小龙;;数字化学习的新进展: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的双重变革[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5期
6 丁念金;;学习文化的人性优化功能与学习型城市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7 杨晓平;刘义兵;;论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8 刘奕涛;;以人为本的学习文化与大学学风建设的旨归和治理模式的转型[J];江苏高教;2013年03期
9 肖正德;;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的问题与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04期
10 李清臣;;困境与超越:专业学习共同体下的学习文化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洁;海派学习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曾文婕;文化学习引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文婕;宁欢;谈丰铭;;我国学习文化研究二十年:成就与展望[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年05期
2 张健;唐斌;颜婷婷;;人本视域下的大学生学习境界提升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年09期
3 陆燕;;移动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大学师生角色关系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07期
4 杨东;;“互联网+”视阈下居民数字化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南丰镇推进居民数字化学习”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5 杨昌富;刘卓然;;具身阅读教学的意义及其实践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6 吴南中;;论在线学习范式的变迁:从自主学习到自适应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年02期
7 刘奕涛;钟凯雄;;高校“好教师”成长环境的调控与优化策略——基于文化管理的视角[J];现代教育论丛;2016年02期
8 刘野;郑晓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模式与路径选择探讨[J];考试周刊;2016年29期
9 李志超;余宏亮;;微课程作为学习方式变革的新路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04期
10 李森;崔友兴;;从离身到具身:数字化时代教师学习方式的现代转型[J];教师教育学报;201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铭香;青年农民工的生存境遇与学习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凡;成人精神世界中的转化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念金;;中国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丁念金;;孔子的素质发展观及其对素质文化建设的启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杨德广;;对中国“三过”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丁念金;;中国教育文化中的最高价值[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佐藤学;钟启泉;;学校再生的哲学——学习共同体与活动系统[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3期
6 魏薇;陈旭远;高亚杰;;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来自批判教育理论的检视[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2期
7 张三花;黄甫全;;学习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江苏高教;2010年06期
8 刘奕涛;;伯顿·克拉克“创业型大学”思想述评[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9 丁小晶;;中小学教师培训价值理性缺失的反思[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9期
10 肖正德;;我国中小学教学制度文化:批判与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钰e,
本文编号:770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77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