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融合:“U-G-S”实践教学共同体建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话与融合:“U-G-S”实践教学共同体建构研究
【摘要】:教学是一种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情境性的实践活动,它以整体的、内在的善为根本追求,要求教师能够将自身的教育信念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并能利用自身对教育理解的敏感性和机智对特定教育情境中的问题进行认知、思考和解决。“U-G-S”实践教学共同体具有专业性,以道德目标为力量支撑,以自组织为运行方式,以道德领导为领导方式,其建构汇聚了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分别在教育理论、教育行政、教育实践方面的优势资源,这就为职前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获得更多自己的“临床经验”提供了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但成员思维惯习的束缚、道德目标理解的偏差、共享性文化氛围缺乏、共同体领导效力过低等因素使合作中存在成员角色化、去情感化、思维线性化、片面化等结构性的障碍。对话作为一种流淌于人与人之间地突出融合与共享的“意义溪流”,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态度。因而,对话之于其建构就是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思维。那么,如何将对话引入,使成员接受它、内化它,从而实现彼此理解,达成视域融合,便是教师教育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一个“真问题”。本研究从现象学的视角出发,“回到对话本身”去重新审视对话的本体论内涵:对话即关系,对话即理解,对话即融合。对话具有一种融合品性,它使主体能自觉地、灵活地将对话技能、技巧、原则和艺术结合去塑造完美的对话,期间会产生一种拓展和改变集体观念的力量,引发着集体行动和结果的改造。基于“通过对话,为了对话,在对话中”的思维逻辑来建构“U-G-S”实践教学共同体,首先要从共同体的精神层面出发,通过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保持创造性张力、开展深度汇谈来形成动力机制;其次,从共同体的物质层面出发,通过塑造道德领导、重组内容结构、革新对话形式、再造评价程序来形成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与反思方面的协同机制;最后,聚焦于共同体建构的制度层面,通过改善常规管理、保障经费资源投入、明确权责划分、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实施监督和质量跟踪等来形成保障制度。而在具体的合作实践中使上述机制、制度常态化、标准化,则会为三方合作开辟更大的、更宽阔的空间。
【关键词】:对话 融合 “U-G-S” 实践教学共同体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27
- 1.1 问题的缘起11-13
- 1.1.1 对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现实的反思11-12
- 1.1.2 对话之于实践教学共同体建构是一个“真”问题12-13
- 1.2 文献综述13-20
- 1.2.1 国内相关研究13-16
- 1.2.2 国外相关研究16-20
- 1.2.3 对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20
- 1.3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20-21
- 1.3.1 理论意义20-21
- 1.3.2 应用价值21
- 1.4 研究设计与过程21-27
- 1.4.1 研究设计21-25
- 1.4.2 研究过程25-27
- 第2章 “U-G-S”实践教学共同体概述27-37
- 2.1 背景回观: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历史钩沉27-29
- 2.1.1 “理论实践化”取向27-28
- 2.1.2 “实践中理论”取向28-29
- 2.2 实践省思:“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生成29-34
- 2.2.1 "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涵义29-31
- 2.2.2 "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特征31-33
- 2.2.3 跨越社区:“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进化33-34
- 2.3 融合与生成:“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价值意义34-37
- 2.3.1 有利于个体成员实现自我超越34-35
- 2.3.2 有利于组织机构获得飞跃式发展35
- 2.3.3 有利于教师职前教育提升效能35-37
- 第3章 对话的融合品性37-50
- 3.1 回到对话本身37-43
- 3.1.1 西方关于对话的各种理论阐释37-41
- 3.1.2 本文中对话的定位41-43
- 3.2 对话“活”的艺术:融合品性的显现43-46
- 3.2.1 搁置判断与假定44
- 3.2.2 倾听44-45
- 3.2.3 质询与思考45-46
- 3.2.4 逐渐融会贯通46
- 3.3 对话的改造力:融合品性的魅力46-50
- 3.3.1 体验集体同步,意会相互依存关系46-47
- 3.3.2 控制两难处境,建构集体的能量场47-48
- 3.3.3 直面阴影,建立民主的异质性社区48-49
- 3.3.4 把握对话时刻,进行创造并再创造49-50
- 第4章 对话语境下“U-G-S”实践教学共同体建构的合理性阐释50-62
- 4.1 对话失真:实践教学共同体建构的现实考察50-54
- 4.1.1 角色化:成员主体的多重失落50-51
- 4.1.2 去情感化:隐性内聚力的溃散51-52
- 4.1.3 线性化:关系性思维视角的缺乏52-53
- 4.1.4 片面化:集体智慧生成土壤的丧失53-54
- 4.2 理性追问:为什么无法实现“融合”54-58
- 4.2.1 成员思维惯习的束缚54-55
- 4.2.2 道德目标理解的偏差55-56
- 4.2.3 共享性文化氛围缺乏56-57
- 4.2.4 共同体领导效力过低57-58
- 4.3 吻合点:“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对话”特征58-62
- 4.3.1 狂欢性58-59
- 4.3.2 情境性59
- 4.3.3 关怀性59-60
- 4.3.4 体验性60-62
- 第5章 对话语境下“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建构62-74
- 5.1 精神层面:实践教学共同体建构的动力机制62-65
- 5.1.1 建立共同愿景,凝聚组织成员间的期望62-63
- 5.1.2 改善心智模式,重构学习的文化生态环境63-64
- 5.1.3 保持创造性张力,实现主体的自我超越64
- 5.1.4 开展深度汇谈,挖掘团体学习的智慧潜力64-65
- 5.2 物质层面:实践教学共同体建构的协同机制65-69
- 5.2.1 目标机制:塑造共同体内的道德领导65-66
- 5.2.2 内容机制:重组三方合作的内容结构66-67
- 5.2.3 组织与实施机制:革新共同体内的对话形式67-68
- 5.2.4 评价与反思机制:再造共同体内的评价程序68-69
- 5.3 制度层面:实践教学共同体建构的保障69-74
- 5.3.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三方合作的常规管理70
- 5.3.2 保障和加大经费投入,多渠道提供服务支持70-71
- 5.3.3 明确成员的权责划分,形成基本的考核标准71-72
- 5.3.4 完善成员考核评价标准,实施有效监督和质量跟踪72-74
- 结语:对话,永无止境74-75
- 致谢75-77
- 参考文献77-81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81-83
- 附录 访谈提纲83-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2期
2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3 王献亭;对话教学中的人性美[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Z2期
4 姜苗;对话教学:创新的温床[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陈顺洁,华卜泉;对话教学:概念与要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2期
6 胡国军;阅读对话教学的特征及策略浅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8期
7 蒋成t@;关于对话教学的理论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亓秀梅;对话与语文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9 杨一成;对话教学的几点好处[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10 陈雄飞;对话教学:理念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颖;;对话教学心理机制分析及实际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盛伟华;;浅析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3 邓康;;运用对话教学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4 田艳丽;;浅谈在对话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5 贾璐;;让课堂教学在对话中走向精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张军;;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刍议《寒风吹彻》的对话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7 王艳华;;精神的相遇 灵感的闪现——记数学课堂中的对话[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霞;;对话教学下的教学智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9 霍艳辉;;Three little pigs[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10 徐锋;;对话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思品)课中的实践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爱军 刘宁;对话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N];济宁日报;2009年
2 丹阳市陵口中心小学 束东华;对话让课堂充满活力[N];江苏教育报;2010年
3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 王兰英;对话教学在德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N];江苏教育报;2011年
4 天水市二中 丁喜林;浅析对话教学的主要特征[N];甘肃日报;2009年
5 淮安市曙光双语学校 赵雄;让“对话”真正走进语文课中[N];学知报;2010年
6 张菁;教师为什么在“对话”中“失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白玲粉;对话教学让课堂动起来[N];甘肃日报;2007年
8 河南省新安县北冶镇一中 王银平;试说“对话”[N];学知报;2010年
9 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 陈柏凤;语文对话教学之我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河南省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徐永生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杜志强;直面课堂教学中的“流行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光陆;对话教学之研究——解释学的视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安世遨;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自芳;论对话教学的基本观及其实现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2 白海宾;高中语文对话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滕伟杰;教学动画:促进对话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宗芬;对话教学实践的深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邱美琴;对话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珍国;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林少菁;对话教学理论实践的误区与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闵青华;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语文对话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焦方瑞;对话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5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93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