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负性生活事件对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介和调节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3 23:25

  本文关键词:负性生活事件对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介和调节效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 人格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初高中生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贫困地区中学生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神经质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个体差异。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量表、EPQ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江西初二、高二共6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贫困地区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九个心理症状上表现均显著高于常模水平。(2)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总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部分具体症状维度上存在差异。(3)贫困地区中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积极应对方式、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4)负性生活事件显著预测心理健康,积极应对方式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神经质人格特质调节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南昌师范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人格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初高中生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村贫困女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编号:2011jy37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逐渐受到重视。然而观其总体,过往研究多以教师、大学生和普通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揭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贫困地区青少年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初高中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执群,卢莉,刘爱敏;山西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5期

2 孙晓杰;;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信任与孤独感关系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姜桂芳;郭菲;黄峥;陈祉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人格[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3期

4 刘寿;王兆芬;张发斌;杜文琪;李斌;;民族地区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与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7期

5 胡婷婷;陈友庆;;舟曲灾区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9期

6 严宏;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01期

7 牛更枫;郝恩河;孙晓军;周宗奎;;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8 张月娟;王增起;祝宏伟;李玉霞;芦炎;;研究生抑郁情绪与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7期

9 张翌鸣;陶军明;曾莹;;负性生活事件对中职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05期

10 凤尔翠;高素琴;刘艳青;魏世敏;;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配贞;郑雪;;感恩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学校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不同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耿协鑫;欧阳邦宏;周宗奎;牛更枫;;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冯丽伟;付全;;中职校高一年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调查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蔡雅琦;龚莉;;研究生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效能及应对策略关系研究[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张旭东;蓝斯琦;黄静辉;张美仪;;中职生心理弹性与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邹庆兰;;大学新生对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叶瀚琛;张卫;胡谏;陈昱;;负性生活事件、情感支持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美萍;张文新;刘鹤立;曹丛;陈光辉;;5-HT1B基因与负性生活事件对亲子关系的交互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白媛媛;大学生感恩、负性生活事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丽慧;农村青少年的负性生活事件和被欺负对抑郁的预测:同伴支持和积极应对的促进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3 叶利云;负性生活事件与大中学生人生目标:基本心理需要中介作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媛媛;五年制高职护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资本与学校适应的相关性[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晓峰;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自尊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7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967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7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