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卑感调查及其认知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自卑感调查及其认知干预研究
【摘要】:初中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期。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知识快速成长的阶段,心理尚未成熟。一方面他们面临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要应付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经常身心失去平衡,处于各种矛盾中。许多研究表明他们的自我概念处于最低时期,时常会产生消极的自我否定,容易引起情感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许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抑郁、焦虑方面,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自卑感。因此,对自卑感进行深入研究,能从根本上解决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并且给其它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旨在研究初中生自卑感的特点,并从认知角度出发来探讨干预方案,结合集体和个体两种干预形式,来验证认知干预方案。经过集体量性和个体质性研究后,结果表明: (1) 自卑感和自动思维有较高相关,因此自动思维是影响自卑感产生的一个认知因素。对自动思维进行认知干预,把负性的自动思维变为积极的思维,是降低自卑感的有效方法。 (2) 初中生自卑感存在非常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的自卑感显著高于男生。 (3) 初一学生和初二学生、初三学生之间自卑感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二和初三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三的自卑感高于初二。年龄方面总体自卑感没有显著差异,基本上是从13岁到17岁之间呈上升趋势。 (4)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并且实验组前测和实验组后测、实验组三个月追踪后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认知干预方案有效。 (5) 通过不同性别的个案质性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认知干预方案有效。
【关键词】:初中生 自卑感 认知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1 问题的提出9-10
- 2 文献综述10-26
- 2.1 自卑感的定义及相关概念辨析10-14
- 2.1.1 自卑感的相关定义10-11
- 2.1.2 自卑感的定义分析11-13
- 2.1.3 自卑感相关概念辨析13-14
- 2.2 自卑感的成因14-17
- 2.2.1 客观因素14-15
- 2.2.2 主观因素15-17
- 2.3 自卑感的表现17-18
- 2.4 自卑感的类型18-20
- 2.4.1 主体自卑感和客体自卑感18
- 2.4.2 有意识自卑感和无意识自卑感18-19
- 2.4.3 特质性自卑感与反应性自卑感19
- 2.4.4 个体自卑感和群体自卑感19-20
- 2.5 自卑感形成过程的理论20-22
- 2.5.1 认知学派理论20-21
- 2.5.2 精神分析学派理论21
- 2.5.3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21-22
- 2.6 国内外现状研究22-25
- 2.6.1 国外研究现状22-24
- 2.6.2 国内研究现状24-25
- 2.7 本研究的思路25-26
- 3 研究方法26-33
- 3.1 研究的假设26
- 3.2 初中生自卑感认知干预的理论依据26-30
- 3.2.1 自卑感产生认知过程27-28
- 3.2.2 初中生自卑感认知干预方案28-30
- 3.3 具体研究方法30-33
- 3.3.1 自卑感与自动思维的相关研究30-31
- 3.3.2 初中生自卑感的性别、年级和年龄特点31
- 3.3.3 初中生自卑感干预实验研究31-32
- 3.3.4 初中生自卑感认知干预的个案研究32-33
- 4 研究结果33-44
- 4.1 自卑感与自动思维的相关研究33-34
- 4.2 初中生自卑感的性别差异34
- 4.3 初中生自卑感年级及年龄的差异34-36
- 4.4 自卑感认知干预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比较36-37
- 4.5 自卑感认知干预的实验组前测和后测、三个月后测的差异比较37-39
- 4.6 初中生自卑感认知干预的个案研究39-44
- 5 分析与讨论44-49
- 5.1 自卑感和自动思维的关系44-45
- 5.2 初中生自卑感的性别特点45
- 5.3 初中生自卑感的年级和年龄特点45-46
- 5.4 认知干预实验的结果分析46-47
- 5.5 个案质性研究结果的分析47-48
- 5.6 研究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48-49
- 6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一53-54
- 附录二54-55
- 承诺书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雪梅;朱秀;;单亲家庭初中生自卑感的调查[J];校园心理;2009年06期
2 齐星;渠育红;;初中生学习焦虑的研究与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3 孔维民;高园园;黄瑜;张喜芳;;中学生自卑发展特点以及与防御方式关系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王建成;;巧解“心理活结”——谈初中生自卑心理对健康交往的危害、成因及消解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1期
5 林小芬;;浅谈初中生自卑心理的周记辅导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2期
6 薄焕更;;初中生自卑心理的成因、表现及对策[J];华章;2010年31期
7 丁曼丽;;塑身体缺陷初中生的自信心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1期
8 张丽萍;普陀区初中学生性格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9 ;成功的萌芽有时是被自己扼杀的[J];行政人事管理;1999年01期
10 李景辉 ,郭俊枝;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自卑心理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金辉;邹琴;;初中生的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林明方;郭敏;欧阳锋;;海南男、女初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王春莉;廖凤林;;初中生自我概念落差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邱海龙;戴秀江;;初中生性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雷丹;;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家庭影响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雯;颜克段;;初中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8 欧阳超;;浅谈当今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生德育工作[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刘效贞;张影侠;司继伟;;初中生的数学估计表现及其与元认知能力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唐丽红;;谈谈我对初中生早恋的一些探讨[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薇;超六成初中生参加补课[N];解放日报;2007年
2 汪文汉;初中生为何惨死在车轮下[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新华社记者 华卫列;一位初中生的困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上高中学 陈清英;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N];宜春日报;2008年
5 记者 龙超凡;千名初中生无学籍事件得到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湖北省南漳县政协 李传友;2104名初中生为何辍学了[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记者 胡孙华 通讯员 邹永宁;10.5万初中生明日中考[N];长江日报;2007年
8 ;刘宝敬:从初中生到高级技师[N];工人日报;2000年
9 睢县第一实验学校 刘艺华;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N];学知报;2010年
10 记者 顾晓红;初中生体质优秀者仅1%[N];联合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家碧;台湾省苗栗县初中生休闲行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7 陈群;第三种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温暖;初中生升学指导系统的初步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梅;婚姻冲突及其对青春期子女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绣蕊;初中生自卑感调查及其认知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2 王水仙;乌海市初中生自卑倾向调查与教育管理对策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卢荣梅;初中生的内隐自卑、羞怯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龚鑫;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静;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淑芹;初中课堂管理中的失范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晔;初中生道德学习的特点及德育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友鸣;初中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调查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毛巍嶷;初中生自我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瑜;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0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106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