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漳州师范学院》 2012年
大学生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刘金玲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的重要性对每个社会人而言是不言而喻的,小到学校、家庭内部的沟通,大到企业、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无疑都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关于就业难的原因探讨将沟通能力这一话题又推到人们面前,企业重视毕业生的沟通能力大过成绩,促使许多高校将原本寥落的沟通课程变得炙手可热。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当前大学生沟通技能包含的内容,调查沟通技能现状,引出与沟通技能息息相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通过实验干预探讨改善沟通技能的有效途径。研究设计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标准化过程编制《大学生沟通技能问卷》,沟通技能包含8个维度:语言表达、情绪敏感性、热情、安慰他人、尊重、共情、倾听和情绪控制;并对大学生沟通技能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沟通技能在学习成绩、是否学生干部、家庭经济状况、与父母关系各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第二部分探讨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沟通技能越高,人际交往效能感越高,个人特征和家庭因素也间接影响人际交往效能感。 第三部分以25名自愿报名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15人参加实验组,接受每周2小时,共计11次的“沟通技能训练”,在量化评估方面,笔者以《大学生沟通技能问卷》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对两组被试进行前、后测,以考量团体介入的立即性效果,实验组的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各方面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未达到显著水平。在质性研究方面,借助主训对团体过程的观察和记录、成员对历次活动的反馈、以及团体辅导结束后主观评估问卷等方面资料,对团体辅导的效果加以评估。结果表明成员对团体氛围、训练内容和方式比较满意,在倾听和共情理解,关心他人方面都有较大收获。总体来说,训练效果虽不理想,但其中的很多不足值得探讨和借鉴,团体训练仍然是受大学生喜欢的改善沟通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如何能够有效的实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漳州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C91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小棉;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封丹珺;厉萍;曹枫林;高庆岭;娄凤兰;徐凌忠;;基于Nvivo软件的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15期
4 邓慧;论高校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5 王晓刚,郭爱昕,昊守良;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团体咨询效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6 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7 刘喜萍;;浅析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8 张东娇;简论沟通及其教育价值[J];教育科学;2002年01期
9 张东娇;论教育与沟通的传统联系[J];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10 周丹;;高师教师技能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宝梅;蒙古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菊珍;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4 刘逊;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卓成霞;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滕兆玮;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瑾;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毕甸;高师院校师范生沟通技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林光耀;人际关系障碍大学生的动力性团体治疗[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嫚;;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毕磊;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访谈活动结果与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李瑞娟;杨文明;;中医证候研究方法学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5 宁井铭;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勋建;;开放教育园艺专业毕业生追踪调查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8 张兴峰;;对教育学公共课影视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张志君;;大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陈飞;;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干部工作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芳;;引入社工人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谈贵州社区矫正人才队伍的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3 李丹婷;;真实的启迪:论质的研究及其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4 林晓珊;;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于守艳;王晶;;来自女性学课堂的声音——一个质的研究方法情境侧记[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洋;李芳;;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陈晔;;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郭红霞;;“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刘淑慧;李京诚;李四化;;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优胜者获胜心理要素的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黄耀明;;外展社会工作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的实践分析——以漳州市救助中心外展行动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丽丽;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永奇;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四项能力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郭爱华;基于行动研究范式的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贺艳荣;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新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燕燕;母亲教育效能感与4岁儿童自主性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士博;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晓,梁桂英;高等师范院校师范技能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7期
2 金盛华,宋振韶;当代青少年同辈交往的影响机制及其引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邹泓;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秦丽娜,刘烨,刘柏青;沟通与人际冲突[J];商业研究;2003年06期
6 张雳;;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及其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7 杜萍;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论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王常宇;李燕梅;;黑与白的结合——网络对沟通行为的灰色影响[J];当代经理人;2006年04期
9 姚先桥;成功也要遵循双赢原则[J];党建与人才;1999年07期
10 董泽芳;;加强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势在必行[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左慧玲;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陈菊珍;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惠梅;中学师生沟通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叶红萍;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的疗效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魏颖;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吕晶;团体治疗提高研究生挫折耐受力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7 韦海燕;大学生复原力的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安明;;关于情绪智力中的移情及其评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唐柳荷;论我国医学人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J];文史博览;2005年10期
3 杨丽恒;李双辉;石文典;;实践社区核心成员大五人格特征及其与沟通技能的关系[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魏寿洪;;自闭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年06期
5 梅萍;;有效沟通的重要性[J];英语沙龙(实战版);2003年02期
6 黄云;你的沟通能力如何[J];少年文摘;2004年06期
7 李人凯;;胡主任巧记电话号码[J];湖南农机;2008年12期
8 谢晶;张厚粲;;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研究[J];心理研究;2008年06期
9 师慧芳;作者的情商与语言的情味[J];职大学报;2002年03期
10 初夏;测测你的沟通能力[J];当代学生;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蓟;;浅谈护生沟通技能的培养[A];河南省护理学会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暨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2 田蓟;;浅谈护生沟通技能的培养[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邹秀兰;;沟通从心开始——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技能[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黄媛;陈海燕;张穗;;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5 薛树仁;张巧英;;医学教育亟需更新的理念[A];2005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瑞卿;;浅议门诊医护人员与老年患者的交流与沟通[A];全国第八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李彪;;中职学生人际交往危机及其引导[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杨宏飞;郭洪芹;唐永卿;;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咨询的效果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李佩华;;口腔门诊健康教育方式[A];全国第六届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王俊红;张爱卿;;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归因特点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伟;[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世界知识画报 王琪;[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沈建苗 编译;[N];计算机世界;2007年
4 崔晨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徐新明;[N];中国社会报;2005年
6 王志;[N];中华新闻报;2008年
7 调查人 谢新洲 徐金灿 王洪波 张炀;[N];光明日报;2010年
8 ;[N];华夏时报;2004年
9 红桥区杨庄子小学 赵璠;[N];天津教育报;2009年
10 黄建清 申长江 本报记者 李兵正;[N];解放军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满意;网络人际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辉;数学教师的数学情感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6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窦影;农业生产中关系网的现状、趋势与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8 徐琳琳;网络中的虚拟自我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玲;大学生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2 曾百卉;班干部角色对小学生沟通技能的影响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任佩姝;中文版沟通技能态度量表的修订及其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毕甸;高师院校师范生沟通技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康乐;A公司项目经理沟通技能应用与提升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黄萍;企业内部人际沟通的现状调查及其改善策略的理性探索[D];西南大学;2007年
7 罗琴;IEC技能训练对改善工读学校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效能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全莉娟;女中学生人际交往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9 庄如意;网络游戏环境下的人际交往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王亚妮;中学校长人际交往品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4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