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宽恕的关系:沉思和共情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03 17:12
【摘要】:积极心理学已经证明宽恕是个体24项重要的积极品质之一,无论是自我宽恕还是人际宽恕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发现,形成于个体早年并伴随个体终生发展的依恋风格会影响个体在人际冲突中宽恕的实现。本研究将从成人依恋的角度对个体的自我宽恕和人际宽恕进行分析,并尝试将沉思和共情作为影响二者关系的中介变量一起纳入考量。研究以长春地区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他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不同依恋类型个体间的宽恕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安全型依恋个更容易实现对他人的宽恕,安全型和回避型个体更容易实现自我宽恕。 2、依恋类型和沉思水平对自我宽恕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回避型被试的自我宽恕受到其沉思水平的调节,其自我宽恕水平随着沉思的提高而显著下降;焦虑型个体的自我宽恕水平不受沉思水平的调节,且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3、沉思与自我宽恕和人际宽恕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过高的沉思水平不利于两类宽恕的实现。 4、共情与自我宽恕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同人际宽恕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5、依恋焦虑可以显著负向预测个体的自我宽恕水平,沉思部分中介了依恋焦虑对自我宽恕的影响. 6、依恋回避可以显著负向预测个体的人际宽恕水平。共情部分中介了依恋回避对人际宽恕的影响,说明了高依恋回避不仅直接阻碍了个体对他人宽恕的实现,还通过影响个体对他人的共情降低了人际宽恕实现的可能。 上述研究结果从整合的角度同时考察了依恋对自我宽恕和人际宽恕的影响,全面的考察了成人依恋同宽恕之间的关系。整体模型的建构进一步明晰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丰富了依恋和宽恕理论的研究实践,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宽恕的水平,也有利于改善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理健水平,为宽恕的干预和应用提供些许新的理论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图文】:

维度,匹配模式,效价,工作模型


虑反映了个体对依恋对象不能及时提供关爱和支持的担忧程度,依恋回避个体对他人的不信任的程度,以及和关系他人情感距离的保持程度。[23]ennan 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著名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nships scale),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现在已为社会人格领域的依恋研泛应用。焦虑和依恋回避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焦虑维度基本上反映了个体自我型,回避维度基本上对应了他人工作模型,这也从行为层面证明了个体的作模型是调节个体依恋的重要心理机制。但需要说明的是,依恋焦虑和依是对内部工作模型的反映,但这两个维度同自我和他人工作模型之间并非的一一对应的关系。高依恋焦虑反映了个体消极的自我模型,同时也反映对他人的矛盾态度,即矛盾的他人模型;高依恋回避反映了个体消极的他,同时也隐含着个体对自我的过度强调,即积极的自我模型。

模型图,压力应对,模型,侵犯行为


人梳理的这些模型外,近年来仍有一些新的宽恕模型被提出,以下选取较典型的几个模型予以介绍。(1)压力应对模型Worthington(2006)在 Lazarus 的压力应对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宽恕的压力应对模型(图 1.2)。在该模型中:侵犯行为是一种人际间的压力源,它可以导致个体产生人际间不公平的差距感,个体将根据这种差距感的大小来判断侵犯行为对自己构成的是威胁还是挑战,进而选择去面对或是逃避这种压力源。如果个体将当前的侵犯行为判断为威胁,那他将会因公平感的缺失而触发报复或回避的动机,宽恕将无法达成;如果个体将侵犯行为判断为挑战,个体将会通过调整解决方案、调节情绪情感等措施促使公平感的修复和达成。到此为止,无论宽恕是否能够达成,个体的选择都会对后续的宽恕过程发生影响,进而构成了整个压力应对模型的闭环。[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妍;;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张燕;;成人依恋与抑郁的相关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0期

3 李梦霞;周蓓蓓;何新芳;章海鸥;俞婷婷;;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网络依赖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7期

4 朱海东;;成人依恋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04期

5 朱海东;;成人依恋研究述评[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黄国红;吴庆云;;成人依恋类型研究综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吕依然;;依恋——早期亲密关系的持续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8 冀婷婷;王家奇;;大学生依恋对自我表露的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3年06期

9 杨红君;高明;李国强;龚跃华;胡小兰;文小辉;;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人依恋的关系:自我模型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10 凌霄;江光荣;夏沁;;师范大学新生不同对象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寅;大学生依恋与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崔君男;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宽恕的关系:沉思和共情的中介作用[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39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739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