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青少年依恋倾向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21:16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依恋倾向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主要调查了青少的年依恋倾向、自尊以及人际信任的基本情况,目的是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给青少年依恋与人际信任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理论资源,填充这一领域的空缺,为青少年的心理学健康教育与人格发展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该实验研究选择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青少年依恋问卷,自尊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初高中6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测试。对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论如下: 1.青少年父亲依恋在青少年的性别,生源地,成绩排名,是否独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年级高低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而青少年母亲依恋仅在是否独生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生源地,,成绩排名,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及成绩排名方面均无显著差异。青少年的同伴依恋在性别与生源地差异显著,在成绩排名,是否独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及年级高低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青少年自尊在生源地,成绩排名,是否独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方面差异显著。青少年自尊在性别方面差异不显著。初中生的自尊水平在年级高低方面差异显著。 3.青少年人际信任仅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生源地,成绩排名,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及年级高低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4.青少年的母亲依恋与父亲依恋存显著的相关。父母亲依恋均与同伴依恋达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但相关系数较低。青少年的父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自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父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与人际信任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5.青少年的依恋总对青少年的人际信任有预测作用。父母亲依恋与同伴依恋对青少年的人际信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另外自尊总分对人际信任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6.自尊对依恋与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 依恋倾向 自尊 人际信任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23
  • 1 依恋11-16
  • 1.1 依恋的概念界定11
  • 1.2 依恋类型11-16
  • 1.2.1 依恋理论的核心部分-内部工作模式11-12
  • 1.2.2 青少年依恋的相关研究12-14
  • 1.2.3 青少年依恋关系的研究14-15
  • 1.2.4 青少年依恋的研究存在的问题15-16
  • 2 自尊16-21
  • 2.1 自尊的概念16
  • 2.2 自尊的相关理论16-18
  • 2.3 本文的自尊理论18-19
  • 2.3.1 自尊发展的特征18-19
  • 2.4 自尊的影响因素19-20
  • 2.4.1 外部因素19
  • 2.4.2 内部因素19-20
  • 2.5 自尊的发展阶段的划分20-21
  • 3 人际信任的概念界定21-23
  • 3.1 人际信任的定义21-22
  • 3.2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22
  • 3.3 人际信任的分类22
  • 3.4 人际信任的现状研究22
  • 3.5 自尊与依恋关系研究22-23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23-38
  • 1 问题的提出23
  • 2 研究假设23-24
  • 3 研究意义24
  • 3.1 理论意义24
  • 3.2 现实意义24
  • 4 研究方法24-26
  • 4.1 被试24-25
  • 4.2 研究工具25-26
  • 4.2.1 个人基本资料调查表25
  • 4.2.2 青少年依恋的测量25
  • 4.2.3 自尊的测量25-26
  • 4.2.4 人际信任的测量26
  • 4.3 研究程序26
  • 5 研究结果26-33
  • 5.1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26-31
  • 5.1.1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26-27
  • 5.1.2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27-28
  • 5.1.3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成绩排名上的差异比较28-29
  • 5.1.4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比较29
  • 5.1.5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差异29-30
  • 5.1.6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年级高低的差异比较30-31
  • 5.2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31-32
  • 5.3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32-33
  • 5.3.1 青少年依恋、自尊对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32
  • 5.3.2 母亲依恋×自尊、父亲依恋×自尊、同伴依恋×自尊对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32-33
  • 6 分析与讨论33-36
  • 6.1 青少年依恋倾向与自尊、人际信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33-36
  • 6.1.1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33-34
  • 6.1.2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性分析34
  • 6.1.3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成绩排名上的差异性分析34-35
  • 6.1.4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性分析35
  • 6.1.5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的差异性分析35
  • 6.1.6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在年级高低上的差异性分析35-36
  • 6.2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关系36
  • 6.3 青少年依恋倾向、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回归关系36
  • 6.4 调节效应的检验36
  • 7 研究结论36-37
  • 8 研究不足与建议37-38
  • 参考文献38-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夏;浅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3 吴根友;现代中国人际信任的传统资源——《论语》《老子》中的“信任”思想略论[J];伦理学研究;2003年03期

4 林丽,张建新;人际信任研究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5 张建新,MichaelH.Bond;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跨文化比较及其认知模型[J];心理学报;1993年02期

6 吕锋,文庆松,余西金,宋克珍,任意荣;702名中专生信任他人量表测查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0年02期

7 丁道群,沈模卫;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8 傅萌萌;论诚信公德的社会作用[J];改革与战略;2003年04期

9 张建新,张妙清,梁觉;殊化信任与泛化信任在人际信任行为路径模型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10 王丽芳,阎克乐,王志波;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李晔;刘华山;;学生信任问卷的编制及试用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子s

本文编号:311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11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f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