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22:15
基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出发,所提出的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相关策略,旨在将课堂中的学生、教师、情境、知识等动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其内涵在于教师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之上,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反馈信息与课程内容的适切性问题,与学生共同打造适合彼此发展的课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化发展,每一名教师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以此满足国家、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相关策略,是基于学生主体性、教学情境性、过程开放性、交互上升性的特点,结合实证调查数据中所透露出的相关问题而制定的。因此,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对提升课堂品质、促进师生发展颇具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理论研究法,对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部分: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理解。其中主要对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内涵、特点、价值进行了相关论述。为本研究奠定了逻辑上的基础。第二部分: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以教育心理学(有意义学习理论)、教育学(后现代课程观)、社会学(场域理论)、哲学(过程哲学理论)为基础,并阐述了上述理论对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借鉴意义,以此作为...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1.理论方面
2.实践方面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2.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理论研究法
(四)文献综述
1.关于“动态生成”内涵的研究
2.关于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特点的研究
3.关于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
4.关于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存在问题与创新之处
一、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理解
(一)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内涵
1.“动态”的内涵
2.“生成”的内涵
3.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解读
(二)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特点
1.学生主体性
2.教学情境性
3.过程开放性
4.交互上升性
(三)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价值
1.落实了以学生实际发展为本位的目标
2.实现了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基准的追求
3.确保了以辩证的课程观为尺度的基点
二、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
(一)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二)多尔后现代课程设计的4R标准
(三)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四)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理论
三、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分析
(一)实证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问卷设计
4.适用范围
5.样本构成
6.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二)存在问题与分析
1.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薄弱现象
2.存在以情境为基调的范式欠缺现象
3.存在以开放为追求的思想淡薄现象
4.存在以对话为方式的路径贫瘠现象
四、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保证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1.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式课堂
2.创生尊重学生的公平式课堂
3.塑造培养主体品质的发展式课堂
(二)营造教学情境性的策略
1.生成结合教学情境的轻松式课堂
2.开设联系生活情境的鲜活式课堂
3.开展创设问题情境的灵活式课堂
(三)达成过程开放性的策略
1.打造开化理念与目标的前卫式课堂
2.构造创新内容与环境的实用式课堂
3.铸造开放实施与评价的实践式课堂
(四)实现交互上升性的策略
1.建立师生平等的共生式课堂
2.搭建生生合作的互惠式课堂
3.挖掘师生心灵对话的批判式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生课堂话语:内涵、类型及其生成[J]. 胡洪强,陈旭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2]关注个体差异:教育过程公平的路径选择[J]. 周波,黄培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1)
[3]课堂动态生成的新认识与新实践[J]. 蒋玉琴. 上海教育科研. 2016(08)
[4]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态度[J]. 汤贞敏. 课程.教材.教法. 2016(07)
[5]教师个人有机课程观的建构:基于过程哲学视角的分析[J]. 张晓瑜. 教育研究. 2016(05)
[6]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J]. 本刊编辑部. 人民教育. 2015(07)
[7]论反思能力及其培养[J]. 姚林群.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01)
[8]论教学文化的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博弈与嬗变[J]. 龚孟伟,南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01)
[9]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 叶澜. 课程·教材·教法. 2013(05)
[10]课程理解的意义之维[J]. 徐继存. 教育研究. 2012(12)
硕士论文
[1]教师教学情境认知力初探[D]. 刘万帅.江南大学 2013
[2]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的阻抗与转化思路之研究[D]. 谭琳.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网络课件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研究[D]. 黄荣梅.电子科技大学 2009
[4]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 王雪莹.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 陈秀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0504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1.理论方面
2.实践方面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2.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理论研究法
(四)文献综述
1.关于“动态生成”内涵的研究
2.关于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特点的研究
3.关于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
4.关于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存在问题与创新之处
一、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理解
(一)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内涵
1.“动态”的内涵
2.“生成”的内涵
3.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解读
(二)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特点
1.学生主体性
2.教学情境性
3.过程开放性
4.交互上升性
(三)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价值
1.落实了以学生实际发展为本位的目标
2.实现了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基准的追求
3.确保了以辩证的课程观为尺度的基点
二、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
(一)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二)多尔后现代课程设计的4R标准
(三)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四)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理论
三、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分析
(一)实证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问卷设计
4.适用范围
5.样本构成
6.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二)存在问题与分析
1.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薄弱现象
2.存在以情境为基调的范式欠缺现象
3.存在以开放为追求的思想淡薄现象
4.存在以对话为方式的路径贫瘠现象
四、动态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保证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1.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式课堂
2.创生尊重学生的公平式课堂
3.塑造培养主体品质的发展式课堂
(二)营造教学情境性的策略
1.生成结合教学情境的轻松式课堂
2.开设联系生活情境的鲜活式课堂
3.开展创设问题情境的灵活式课堂
(三)达成过程开放性的策略
1.打造开化理念与目标的前卫式课堂
2.构造创新内容与环境的实用式课堂
3.铸造开放实施与评价的实践式课堂
(四)实现交互上升性的策略
1.建立师生平等的共生式课堂
2.搭建生生合作的互惠式课堂
3.挖掘师生心灵对话的批判式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生课堂话语:内涵、类型及其生成[J]. 胡洪强,陈旭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2]关注个体差异:教育过程公平的路径选择[J]. 周波,黄培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1)
[3]课堂动态生成的新认识与新实践[J]. 蒋玉琴. 上海教育科研. 2016(08)
[4]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态度[J]. 汤贞敏. 课程.教材.教法. 2016(07)
[5]教师个人有机课程观的建构:基于过程哲学视角的分析[J]. 张晓瑜. 教育研究. 2016(05)
[6]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J]. 本刊编辑部. 人民教育. 2015(07)
[7]论反思能力及其培养[J]. 姚林群.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01)
[8]论教学文化的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博弈与嬗变[J]. 龚孟伟,南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01)
[9]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 叶澜. 课程·教材·教法. 2013(05)
[10]课程理解的意义之维[J]. 徐继存. 教育研究. 2012(12)
硕士论文
[1]教师教学情境认知力初探[D]. 刘万帅.江南大学 2013
[2]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的阻抗与转化思路之研究[D]. 谭琳.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网络课件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研究[D]. 黄荣梅.电子科技大学 2009
[4]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 王雪莹.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 陈秀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0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15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