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1-04-24 07:22
学习困难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一个学术课题,如何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成为各国教育工作者教学科研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给各国提供了充分的物质科研条件,学习困难的学术研讨日益活跃,各国科研人员争相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科研人员综合运用医学、生理学、教学论、心理学及咨询学等学科方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剖析研究,但是研究结果仍然是碎片化的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没有形成一个体系的学习困难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当时的认知条件的限制,对学习困难的研究也不尽相同:1970年之前,研究人员侧重考查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之后的20年里,由于心理学科的发展,科研人员逐渐开始拓展到认知过程和认知特征的研究;1990年之后,科研人员进一步拓展了产生学习困难的社会方面的研究,并有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本研究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确定研究的主题,界定了本研究的范围和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研究提供知识基础。第二部分:针对个案研究实例中得到的数据对产生学习困难归类分析,对学习困难的分类方法及类型进行系统阐述,明确学习困难学生分类...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研究对象的概况
(二) 文献综述
1、美国教育家的理论
2、苏联教育家的理论
3、中国教育家的理论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调查问卷法
3、统计法
4、访谈法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研究
(一) 学习困难学生分类的意义
(二) 学习困难学生的分类方法
(三) 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
1、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
2、动力因素型学习困难学生
3、方法策略型学习困难学生
4、外因造成型学习困难学生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探究
(一) 主观因素
1、生理因素
2、性格因素
3、主观能动性
4、行为障碍
5、学习过程阶段
(二) 客观因素
1、早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2、学校教育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
三、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一) 学校教育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策略
(二) 家庭教育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策略
(三) 社会环境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策略
四、讨论与反思
附录:学习困难学生类型及成因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脑游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家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J]. 李丹,周志宏,朱丹. 心理科学. 2007(02)
[2]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J]. 刘文,杨丽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01)
[3]5-10岁儿童发展性学习困难的教育干预研究[J]. 陈学锋,谢天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02)
[4]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学习困难观及其启示[J]. 叶长文. 齐鲁学刊. 2000(03)
[5]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 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 心理学报. 2000(01)
[6]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及同伴关系的研究[J]. 朱冽烈. 中国特殊教育. 1999(03)
[7]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因素分析[J]. 胡玉蕾,高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8]学习困难学生语义分类编码策略的研究[J]. 杨心德. 心理学报. 1996(04)
[9]学习困难学生类型研究的新进展[J]. 吴增强. 教育研究. 1995(08)
[10]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研讨综述[J]. 吴增强. 上海教育科研. 1993(01)
本文编号:3156941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研究对象的概况
(二) 文献综述
1、美国教育家的理论
2、苏联教育家的理论
3、中国教育家的理论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调查问卷法
3、统计法
4、访谈法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研究
(一) 学习困难学生分类的意义
(二) 学习困难学生的分类方法
(三) 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
1、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
2、动力因素型学习困难学生
3、方法策略型学习困难学生
4、外因造成型学习困难学生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探究
(一) 主观因素
1、生理因素
2、性格因素
3、主观能动性
4、行为障碍
5、学习过程阶段
(二) 客观因素
1、早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2、学校教育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
三、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一) 学校教育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策略
(二) 家庭教育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策略
(三) 社会环境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策略
四、讨论与反思
附录:学习困难学生类型及成因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脑游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家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J]. 李丹,周志宏,朱丹. 心理科学. 2007(02)
[2]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J]. 刘文,杨丽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01)
[3]5-10岁儿童发展性学习困难的教育干预研究[J]. 陈学锋,谢天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02)
[4]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学习困难观及其启示[J]. 叶长文. 齐鲁学刊. 2000(03)
[5]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 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 心理学报. 2000(01)
[6]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及同伴关系的研究[J]. 朱冽烈. 中国特殊教育. 1999(03)
[7]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因素分析[J]. 胡玉蕾,高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8]学习困难学生语义分类编码策略的研究[J]. 杨心德. 心理学报. 1996(04)
[9]学习困难学生类型研究的新进展[J]. 吴增强. 教育研究. 1995(08)
[10]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研讨综述[J]. 吴增强. 上海教育科研. 1993(01)
本文编号:3156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15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