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态度转变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23:5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导向问题和国民整体道德水平的走向问题。思想政教育实效性是衡量思想政教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依据,随着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关文件的出台,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以往有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依然不能有效的促进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仍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态度转变视角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本文立足于社会心理学态度转变视角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新领域,而且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新的方法论研究。态度转变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它不仅符合思想政教育的心理机制,而且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有着高度契合性。本研究在查阅本学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态度转变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论述和研究。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理论界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对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全面阐述;第三部分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
【文章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理论界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2.1 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成因的相关研究
1.2.2 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机制的相关研究
1.2.3 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的相关研究
1.2.4 关于态度转变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关系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2.1.1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2.1.2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特点
2.1.3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标
2.1.4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标准
2.2 态度转变理论的内容
2.2.1 霍夫兰德的信息说服理论
2.2.2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2.2.3 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
第三章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证分析
3.1 问卷的编制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2 调查问卷样本确定与调查方法的选取
3.1.3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3.1.4 调查问卷的分析
3.1.5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3.2 调查问卷的差异性比较研究
3.2.1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思想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3.2.2 不同年级大学生对思想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3.2.3 不同类别学校大学生对思想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3.2.4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思想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3.2.5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对思想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第四章 基于实证分析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及问题分析
4.1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态的总体分析
4.1.1 大学生理想信念复杂化
4.1.2 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
4.1.3 大学生社会凝聚力淡薄化
4.1.4 大学生自媒体时代历史信念弱化
4.2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审视
4.2.2 对受教育者的审视
4.2.3 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审视
4.2.4 对教育环境的审视
第五章 态度转变理论视角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5.1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素质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力
5.1.1 非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化”建设
5.1.2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自我审美化”建设
5.1.3 共青团组织应加强“自我先进性”建设
5.1.4 辅导员应加强“自我专业化”建设
5.2 受教育者提升自我认知教育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驱力
5.2.1 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完善自身素养
5.2.2 正确定位自我,坦诚参与互动
5.3 改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5.3.1 与时俱进,完善教育内容
5.3.2 以人为本,更新教育方法
5.4 优化环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5.4.1 家长转变态度,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5.4.2 校方提高重视,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5.4.3 社会渲染文化氛围,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休谟难题”的解答[J]. 李春华. 思想理论教育. 2016(09)
[2]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贡献论析[J]. 王占仁,吴晓庆.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8)
[3]“有理讲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辩证法[J]. 倪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4]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四个维度[J]. 邓卓明,卢景昆. 中国高等教育. 2016(Z2)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原则及实现方式研究[J]. 张兵. 江苏高教. 2016(04)
[6]基于接受期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灌输研究[J]. 熊子健. 改革与开放. 2016(12)
[7]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 熊梅,姚小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途径选择[J]. 陈卓. 现代交际. 2016(12)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正当性吗?——对几种质疑的评析[J]. 孙宗伟,岳从欣.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6)
[10]个性发展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J]. 吴迪.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6)
硕士论文
[1]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 黄丽君.重庆交通大学 2014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 刘兴元.聊城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16472
【文章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理论界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2.1 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成因的相关研究
1.2.2 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机制的相关研究
1.2.3 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的相关研究
1.2.4 关于态度转变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关系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2.1.1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2.1.2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特点
2.1.3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标
2.1.4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标准
2.2 态度转变理论的内容
2.2.1 霍夫兰德的信息说服理论
2.2.2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2.2.3 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
第三章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证分析
3.1 问卷的编制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2 调查问卷样本确定与调查方法的选取
3.1.3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3.1.4 调查问卷的分析
3.1.5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3.2 调查问卷的差异性比较研究
3.2.1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思想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3.2.2 不同年级大学生对思想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3.2.3 不同类别学校大学生对思想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3.2.4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思想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3.2.5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对思想状况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第四章 基于实证分析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及问题分析
4.1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态的总体分析
4.1.1 大学生理想信念复杂化
4.1.2 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
4.1.3 大学生社会凝聚力淡薄化
4.1.4 大学生自媒体时代历史信念弱化
4.2 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审视
4.2.2 对受教育者的审视
4.2.3 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审视
4.2.4 对教育环境的审视
第五章 态度转变理论视角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5.1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素质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力
5.1.1 非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化”建设
5.1.2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自我审美化”建设
5.1.3 共青团组织应加强“自我先进性”建设
5.1.4 辅导员应加强“自我专业化”建设
5.2 受教育者提升自我认知教育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驱力
5.2.1 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完善自身素养
5.2.2 正确定位自我,坦诚参与互动
5.3 改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5.3.1 与时俱进,完善教育内容
5.3.2 以人为本,更新教育方法
5.4 优化环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5.4.1 家长转变态度,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5.4.2 校方提高重视,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5.4.3 社会渲染文化氛围,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休谟难题”的解答[J]. 李春华. 思想理论教育. 2016(09)
[2]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贡献论析[J]. 王占仁,吴晓庆.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8)
[3]“有理讲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辩证法[J]. 倪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4]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四个维度[J]. 邓卓明,卢景昆. 中国高等教育. 2016(Z2)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原则及实现方式研究[J]. 张兵. 江苏高教. 2016(04)
[6]基于接受期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灌输研究[J]. 熊子健. 改革与开放. 2016(12)
[7]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 熊梅,姚小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途径选择[J]. 陈卓. 现代交际. 2016(12)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正当性吗?——对几种质疑的评析[J]. 孙宗伟,岳从欣.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6)
[10]个性发展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J]. 吴迪.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6)
硕士论文
[1]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 黄丽君.重庆交通大学 2014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 刘兴元.聊城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16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1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