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7 05:30
  习近平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鉴于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且是网络最活跃的参与主体,所以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理论研究。二是深化了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一是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促使网络虚拟社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表现有较好的方面,但同时在使用网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滥用网络、在网络中的人格异化、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欺骗、网络色情以及网络暴力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本身的原因,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以网络为基础,净化网络虚拟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创建虚拟“电子眼”,监督大学生上网行为;推行网络实名,唤醒大学生责任感等。二是以自身为根本,挖掘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培...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道德失范相关理论
二、陕西高校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道德问题的情况调查
    (一)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向上的表现
    (二)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
三、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本身特点
    (二)大学生自身因素
    (三)家庭辅助教育作用不到位
    (四)学校主导教育作用发挥不充分
    (五)社会营造的教育大环境欠佳
四、解决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基本对策
    (一)以网络为基础,净化网络虚拟社会环境
    (二)以自身为根本,挖掘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三)以家庭为辅助,牢固教育辅阵地
    (四)以学校为主导,夯实教育主渠道
    (五)以社会为依托,营造教育大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隐性教育 注重网络道德内化[J]. 武文颖,侯庆敏.  中国高等教育. 2018(21)
[2]当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路径探究[J]. 李野.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8(03)
[3]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与教育策略研究[J]. 张元,刘林.  科学与管理. 2017(05)
[4]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建设谫论[J]. 何广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01)
[5]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探究[J]. 王仓.  教育教学论坛. 2017(01)
[6]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构建[J]. 孟秀霞,李九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22)
[7]基于虚拟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J]. 陈心远.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8]虚拟的网络与真实的道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网络道德之维[J]. 于安龙.  中国青年研究. 2016(08)
[9]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类型、成因与对策[J]. 朱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2)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教育的法治化思考[J]. 范益民.  学术探索. 2016(01)

硕士论文
[1]我国互联网法治的现状和困境[D]. 王彬凯.安徽大学 2018
[2]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D]. 李明.山西师范大学 2017
[3]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研究[D]. 史小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27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27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8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