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中职生网络消费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04:10
  在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时代趋势的大背景下,中职生已成为网络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不同于高中生与大学生,在这个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学习成绩差,初中时就被作为另类看待的孩子。而且这部分孩子家庭教育往往是缺失或是比较差。大部分中职生呈现不自信,自卑心理比较严重,抵抗生活压力能力弱。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叛逆性强,总在寻找机会发泄。而且是非判断能力、事物认知能力、个人定力等,与同龄人相比都要稍差一些。因此,最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与毒害。综合内外因素,中职生形成正确的网络消费观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引导他们的网络消费行为,他们不正确的消费观必然给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注入颓废落后的因素,容易误入歧途。研究中职学生网络消费问题,把握住其消费观成因,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是重大而迫切的教育课题。本文从目前中职生网络消费的不良倾向入手,试图从理论上更全面、深刻了解网络消费教育问题。从而对这一课题的理论体系予以充实,丰富中学生网络消费教学理论。同时,从更广泛的角度探讨研究影响中职学生消费观的多种因素,增加中学生网络消费教育理论的广度与深度等。现实意义,是通过研究找出问题... 

【文章来源】:鲁东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研究创新之处
        2.研究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职生网络消费观概述
    (一)概念
        1.消费观
        2.网络消费观
        3.中职生网络消费观
        4.消费行为与消费观
    (二)网络消费区别于传统消费的特点
        1.效率比较高,不受时间限制
        2.消费成本低,各种需求均可满足
        3.商品价格低廉,促进了消费欲望
        4.能够自由选择,消费者拥有自主权
        5.调节消费结构,使其更趋科学化
第二章 中职生网络消费观现状分析
    (一)研究量表的设计和施测
        1.问卷调查法的问卷设计和施测
        2.问卷回收与数据分析
    (二)中职生网络消费观基本情况
        1.消费欲望旺盛
        2.消费观多样化
        3.消费动机复杂
        4.社群文化影响程度深
    (三)中职生网络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物质享乐心理严重
        2.绿色消费理念淡薄
        3.炫耀性消费思想比重增大
        4.发展性消费意识比例偏低
第三章 中职生不良网络消费观成因分析
    (一)个人与家庭方面因素
        1.中职生自控能力、认知能力差
        2.朋友圈影响力大
        3.家长的溺爱
        4.家长对网络消费知识的欠缺
    (二)学校教育因素
        1.网络消费教育缺失
        2.教育理念落后
    (三)网络媒体因素
        1.被网络社群落后文化熏染
        2.受网络营销操纵被动消费
    (四)社会环境影响
        1.片面大力发展经济背景的负面影响
        2.政府网络监管不到位
        3.西方消费主义思潮蔓延
        4.经济组织的资本力量强大
        5.传统文化式微和价值观多元化
第四章 中职生健康网络消费观引导策略
    (一)对学生个人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念
        2.引导学生形成感恩、责任意识
    (二)学校教育实施策略
        1.教育理念应适应时代特点
        2.家庭与学校应联合互动
        3.消费观教育应形成机制
        4.校园中应定期开展消费专题教育
    (三)网络资源应用策略
        1.网络传播作正面引导
        2.网络优质资源充分挖掘
        3.网络营销合理规范
    (四)社会影响导引策略
        1.开展三位一体的三观教育
        2.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3.合理引导小众个性消费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331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31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