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特海默的数学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8-12 04:48
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是著名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最核心的精神领袖和创建者。他最初研究知觉,曾组织实验验证了视知觉中似动现象的存在,对似动现象有不同的诠释。他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格式塔,是一种突现的、崭新的现象。由此推论在心理现象中,整体不能被简单地分割成元素,整体大于部分的和,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形成著名的整体观。韦特海默推想:人们总是采用直接而统一的方式把事物知觉为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群个别的感觉集合,据此整理出一系列知觉组织原则。韦特海默前期对于心理学的研究为他后来转向教育心理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945年在其去世两年后出版的遗著Productive Thinking(《创造性思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这本书是他的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韦特海默反复地去学校听课、推敲教学过程以及进行实验,用格式塔理论探讨创造性思维,认为创造性思维需要通过把握问题的整体或全局来进行。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绪论。说明对于韦特海默数学教育思想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韦特海默的生平简介及其主要...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韦特海默生平简介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2.1 生平
2.2 主要研究成果
2.2.1 验证似动现象
2.2.2 总结知觉组织原则
2.2.3 探讨创造性思维
第3章 韦特海默的《创造性思维》及其主要数学教育观点
3.1 《创造性思维》简介
3.2 《创造性思维》部分章节内容详细介绍
3.2.1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2.2 证明对顶角相等
3.2.3 小高斯的故事
3.3 韦特海默的数学教育观
第4章 教学案例
4.1 教学建议
4.2 “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教学案例
4.3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337615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韦特海默生平简介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2.1 生平
2.2 主要研究成果
2.2.1 验证似动现象
2.2.2 总结知觉组织原则
2.2.3 探讨创造性思维
第3章 韦特海默的《创造性思维》及其主要数学教育观点
3.1 《创造性思维》简介
3.2 《创造性思维》部分章节内容详细介绍
3.2.1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2.2 证明对顶角相等
3.2.3 小高斯的故事
3.3 韦特海默的数学教育观
第4章 教学案例
4.1 教学建议
4.2 “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教学案例
4.3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337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3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