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公共音乐审美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1-08-24 01: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公共艺术教育从开设(1897的“求是书院”)发展到现在,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组成内容,以其自身独特的教育意义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共音乐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普遍共识。在查阅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围绕音乐欣赏课展开的课程设置,是目前大多高校所采取的公共音乐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结果同样证明,音乐欣赏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及创造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的是,由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内容选择还是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如何在体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以欣赏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实现它的审美价值与意义,仍是教育界需要面对和深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审美的特殊性出发,参考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当下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做一简要分析,试着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音乐审美特殊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理念之回眸——理念转变及现状分析
(一)有效前提——培养对象的明确
(二)基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定位
(三)必要环节——适宜的课程设置
(四)重要保障——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
第二章 对高校公共音乐审美教育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一)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提升音乐感悟力
(二)意义体现——音乐与其相关文化知识的融合
(三)最终目标——审美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 关于以审美为目标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整体性——作品选择应兼顾古、今
(二)多元性——作品选择应涉及中、外
(三)审美主体之需求——作品“雅”、“俗”之间的重新界定
第四章 关于以审美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音乐语言的特殊性——以聆听、体验为主
(二)音乐审美价值的混合性——立足于多学科的交叉研讨
(三)审美体验的连续性——多媒体等信息工具的加入
第五章 关于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具体措施的思考
(三)关于条件保障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实施分析其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J]. 王越,石伟红.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4(06)
[2]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 葛婕. 音乐创作. 2013(11)
[3]从公共艺术语义内涵转换谈当代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J]. 刘明玉.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2(04)
[4]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音乐鉴赏》教学思考[J]. 李艳红. 大舞台. 2012(04)
[5]改革开放30年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回眸[J]. 孟维平,冯兰芳. 人民音乐. 2009(04)
[6]用多元音乐塑造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世界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 周耘.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9(01)
[7]史学理论与实践——1980—2000年中国西方音乐史编纂研究[J]. 赵仲明. 中国音乐学. 2008(03)
[8]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一个新学科的崛起[J]. 冯兰芳,孟维平. 人民音乐. 2007(12)
[9]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建设研讨[J]. 刘玲. 艺术百家. 2007(02)
[10]从研究视角看音乐师范教育的境遇与面临的挑战[J]. 格雷厄姆·维尔奇. 中国音乐教育. 2006(09)
博士论文
[1]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 马达.福建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普通高校音乐公共课程教学的个案化调查与思考[D]. 司杨.辽宁师范大学 2016
[2]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尚.福建师范大学 2014
[3]对江西省四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思考[D]. 雷敏.上海音乐学院 2009
[4]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初探[D]. 李云锋.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D]. 冯晓莉.首都师范大学 2007
[6]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研究[D]. 毕源红.大连理工大学 2007
[7]少数民族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D]. 王玲.首都师范大学 2006
[8]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分析与构想[D]. 高丽.首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58954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理念之回眸——理念转变及现状分析
(一)有效前提——培养对象的明确
(二)基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定位
(三)必要环节——适宜的课程设置
(四)重要保障——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
第二章 对高校公共音乐审美教育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一)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提升音乐感悟力
(二)意义体现——音乐与其相关文化知识的融合
(三)最终目标——审美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 关于以审美为目标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整体性——作品选择应兼顾古、今
(二)多元性——作品选择应涉及中、外
(三)审美主体之需求——作品“雅”、“俗”之间的重新界定
第四章 关于以审美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音乐语言的特殊性——以聆听、体验为主
(二)音乐审美价值的混合性——立足于多学科的交叉研讨
(三)审美体验的连续性——多媒体等信息工具的加入
第五章 关于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具体措施的思考
(三)关于条件保障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实施分析其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J]. 王越,石伟红.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4(06)
[2]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 葛婕. 音乐创作. 2013(11)
[3]从公共艺术语义内涵转换谈当代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J]. 刘明玉.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2(04)
[4]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音乐鉴赏》教学思考[J]. 李艳红. 大舞台. 2012(04)
[5]改革开放30年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回眸[J]. 孟维平,冯兰芳. 人民音乐. 2009(04)
[6]用多元音乐塑造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世界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 周耘.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9(01)
[7]史学理论与实践——1980—2000年中国西方音乐史编纂研究[J]. 赵仲明. 中国音乐学. 2008(03)
[8]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一个新学科的崛起[J]. 冯兰芳,孟维平. 人民音乐. 2007(12)
[9]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建设研讨[J]. 刘玲. 艺术百家. 2007(02)
[10]从研究视角看音乐师范教育的境遇与面临的挑战[J]. 格雷厄姆·维尔奇. 中国音乐教育. 2006(09)
博士论文
[1]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 马达.福建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普通高校音乐公共课程教学的个案化调查与思考[D]. 司杨.辽宁师范大学 2016
[2]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尚.福建师范大学 2014
[3]对江西省四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思考[D]. 雷敏.上海音乐学院 2009
[4]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初探[D]. 李云锋.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D]. 冯晓莉.首都师范大学 2007
[6]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研究[D]. 毕源红.大连理工大学 2007
[7]少数民族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D]. 王玲.首都师范大学 2006
[8]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分析与构想[D]. 高丽.首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58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5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