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使得高等教育体制经历一场缓慢而深刻的革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在诸如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生源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有着特殊性,有着新的教育类型。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又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但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在心理上也表现有别于社会群体与大学生群体。 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经验少、体系不完善。目前不少地区和高职院校还存在思想重视不够,教育内容不科学,工作体系不健全,工作方法不规范,工作效果不理想等各种弊端。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简要阐述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以及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界定。着重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相关范畴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部分:着重阐述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现状,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对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存在的薄弱环节。 第三部分: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综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简单阐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21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8-12
- 1.1.1 选题的目的8-11
- 1.1.2 选题的意义11-12
- 1.2 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12-17
- 1.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由来12-16
- 1.2.2 国内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16
- 1.2.3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16-17
- 1.3 概念界定17-21
- 1.3.1 健康17-18
- 1.3.2 心理健康18-19
- 1.3.3 心理健康教育19-21
-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心理健康的标准21-27
- 2.1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相关范畴21-23
- 2.1.1 心理辅导21-22
- 2.1.2 心理咨询22
- 2.1.3 心理治疗22
- 2.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22-23
- 2.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3-27
- 2.2.1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23-24
- 2.2.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4-25
- 2.2.3 心理健康评价标准中应注意的问题25-27
- 3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分析27-36
- 3.1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现状27
- 3.2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27-30
- 3.2.1 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28
- 3.2.2 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28
- 3.2.3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28
- 3.2.4 情绪与意志力方面的心理问题28-29
- 3.2.5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29
- 3.2.6 择业求职方面的心理问题29
- 3.2.7 个性方面的心理问题29-30
- 3.3 贫困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30-33
- 3.3.1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特点30-32
- 3.3.2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32-33
- 3.4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33-36
- 3.4.1 “生长土壤”——家庭环境33-34
- 3.4.2 “栽培技术”——校园环境34
- 3.4.3 “气候条件”——社会环境34
- 3.4.4 “内部机理”——个人主观原因34-36
- 4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趋势36-40
- 4.1 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模式36
- 4.2 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36-38
- 4.2.1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过于简单36-37
- 4.2.2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够专业化37
- 4.2.3 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37
- 4.2.4 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片面化37-38
- 4.2.5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明确38
- 4.3 建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38-40
- 5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40-49
- 5.1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40-42
- 5.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及体系的构建42-49
- 5.2.1 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42-43
- 5.2.2 健全保障心理健康的服务体系43-44
- 5.2.3 建立高职院校全员参与机制44-45
- 5.2.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职队伍建设45
- 5.2.5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45-46
- 5.2.6 开发尝试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46-47
- 5.2.7 综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47-49
- 6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莉;;高职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09年08期
2 陈碧钦;;和谐社会视野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安全与健康;2008年11期
3 刘红;邵玲;王雪英;;浅谈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1期
4 姚明;;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田继红;许安涛;;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年21期
6 徐琪;;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教育方式选择[J];湖南农机;2009年05期
7 李曲波;王丽娜;;浙江省高职院校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2006年20期
8 雷军;;山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刘裔涛;刘书铭;;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10期
10 袁昌柏;;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梁盟;吴德恩;刘冉冉;;国民心理健康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郑连递;;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张丽君;;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业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初探[A];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吴学勇;张国庆;;广东高职院校学生BMI指数分布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张晓文;吴胜红;;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刘桂云;;浅议退休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A];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黄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模式的设计与实践[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文娟;;1148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认知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改革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占凯 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重视转型期心理健康问题[N];学习时报;2008年
2 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陈胜伟;不让一个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掉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 朱明;对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的思考[N];周口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邓新建 本报通讯员 肖金;“贫二代”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思考[N];法制日报;2010年
5 全国人大代表 民革湖北省委会副主委 彭富春;关注国民心理健康问题[N];团结报;2010年
6 丁青云;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N];山西党校报;2009年
7 慈利一鸣中学教师 张立海;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索及对策[N];张家界日报;2010年
8 方艳红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高职院校学生接受行业文化教育之我见[N];安徽经济报;2011年
9 兰州第十八中学 吴跃金;也谈调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N];甘肃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徐占升;高职院校学生陈相德获得国家专利[N];福建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慧;中国企业家心理与企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洪彩真;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刘琴;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彭志武;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登浩;基层党政干部的人格特质、成就动机与幸福感[D];北京大学;2008年
8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顺厚;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陈培峰;迷信与宗教信仰的认知与脑机制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春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欣然;大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艳兵;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伟能;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林树梓;高职院校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春生;高职院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教学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徐红梅;科学发展观与高职院校责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曾昭伟;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立业创业能力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邵长胜;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燕;合作学习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