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9 13:51
  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开放型的社会开始接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族群的移民人口。不仅国家内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广泛而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人口流动也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基本趋势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流动,发达国家与城市成为接纳流动人口的主体,而这些流动人口也成了城市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奉行多元文化主义的移民国家,加拿大具有巨大的移民号召力。对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的融入展开研究,分析其社会特质以及相应的融入基准,探索多元化、开放性的社会背景下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剖析所面临的困境和障碍,研究其促进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策略,为这一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的研究提供借鉴。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是家庭及学校社会教育关注的重要领域,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流动儿童的长远发展关系极大。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愈加凸显,面临的障碍与之有相似之处。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对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问题的提出,...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研究


图1:加拿大与瑞±在接受大学教育方面的比较图??资料来源:Immirant?PostsecondarEducation:?A?Comarison?of?Canada?and??

文化适应,扩展模型


动儿童在社会融入的过程中受到儿童发展规律的影响,极易受到的影响,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面临对流动儿童方面的社会服务的缺失又限制了流动儿童寻求帮助的、老师L义及同伴的沟通中获得也理L义及其他方面的咨询帮助。??理论??屯、理学家纳瓦斯(Navas)构建了相对文化适应的扩展模型(n?Extended?Model,简称RAEM)如图2。纳瓦斯区分了文化适应策间的差别,即表现为现实和理想两个水平。现实水平(Real?Plane)中所采取的实际文化适应策略或本地人意识到的移民所采取的文化eal?Plane)是指移民希望采取那些他们自己选择的文化适应策略或的文化适应策略。纳瓦斯认为文化适应过程是复杂和相对的,即当内发生接触时,并不是在所有领域采取或偏好同样的策略,因而普遍性的文化适应策略或态度,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空间范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和态度。??巧巧??

跨文化,文化适应,文化身份,主流文化


文化适应者既想保持自己原来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特征,同时也想和保持良好的关系,便属于是整合(Integration)的模式;如果文化适应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特征,而不想和主流社会成员建立任何联系,便tion)的模式;如果文化适应者不想保持自己原来的文化身份,而一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主流社会的文化身份,便属于是同化(Assi果文化适应者既不想或不能保持自己原来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特征,主流社会成员建立联系,便属于是边缘化(Marginalization)的模,针对主流群体施加的文化适应模式影响到民族文化群体成员的文W及文化适应个体在很多情况下不能自由选择其文化适应策略的情的基础上增加了第H个维度,即主流文化群体在相互文化适应过程;当主流文化群体通过种种手段,来促进移民的同化时,采取g化t)策略;当主流文化群体追求并加强与非主流群体的分离时,离(S巧Kgation)的策略;当边缘化这种策略是由主流文化群体强体时,就是一种排斥(Exchision)的策略;当主流文化群体承认其性,追求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时,就出现了与整合相对应ulturalism)策略。口W??保枯义化传帝4身份认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儿童融入性心理问题及社会支持研究[J]. 吴恒仲,李萍.  教育探索. 2014(10)
[2]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升学考试政策分析[J]. 吴霓,朱富言.  教育研究. 2014(04)
[3]创建“社区中的学校”:加拿大阿尔伯塔省AISI计划的实践与启示[J]. 葛孝亿.  外国教育研究. 2014(01)
[4]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及其社会认同的追踪研究[J]. 王中会,周晓娟,Gening Jin.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1)
[5]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移民:特征、挑战与治理[J]. 郭秋梅.  八桂侨刊. 2012(02)
[6]流动少年儿童的社会支持研究述评[J]. 干伟溢,陈璇.  中国青年研究. 2012(05)
[7]封闭化与街角化:流动儿童现状及其社区融入研究——基于W市H社区的调查[J]. 张大维,谢洪波,余彧.  社会主义研究. 2012(02)
[8]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特点及其对城市适应的影响[J]. 王中会,蔺秀云.  中国特殊教育. 2012(03)
[9]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代际传承[J]. 周皓.  中国人口科学. 2012(01)
[10]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J]. 周皓,荣珊.  人口与经济. 2011(03)

博士论文
[1]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及其策略选择研究[D]. 郝振.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二战后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的构建与调适[D]. 贺建涛.南开大学 2013
[3]加拿大社会政策研究[D]. 潘记永.山东大学 2013
[4]我国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 谢春风.北京师范大学 2011
[5]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 范微微.东北师范大学 2011
[6]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研究[D]. 曹缅.中央民族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多元文化背景下加拿大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研究[D]. 孙纪瑶.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进城流动学生的学业成就研究[D]. 谢小红.西南大学 2013
[3]多元文化视野下加拿大双语教育探析[D]. 于苏娜.西北师范大学 2010
[4]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我国双语教学的比较研究[D]. 唐树良.河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92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92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