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女大学生幸福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2 20:43
幸福是人们一直以来思考和追求的主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得到幸福。女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在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传统价值观念对女性的规范与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之间的矛盾,导致女大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困惑,直接影响她们对幸福的感受。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以提高女大学生幸福能力为切入点,抓住了获得幸福的根本,试图为幸福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与实践支持。首先,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解读了幸福感的内涵、特点及结构,提出借鉴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增强自身主体意识。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高校女大学生幸福感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存在幸福观功利化、消极人格特质、自我价值感低、依赖性强、对自身社会价值认识不清、缺乏女性意识等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在因素(认知差异、人格特质、自我价值感、人际关系)及外在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最后,针对女大学生幸福感存在的问题,以幸福能力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女大学生...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年级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3.2.2 专业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图3-2 专业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R方接近于零(如图3-2所示),表明专业对于女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3.2.3 生源地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图3-3 生源地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R方接近于零(如图3-3所示),表明生源地对于女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
业对于女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3.2.3 生源地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图3-3 生源地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R方接近于零(如图3-3所示),表明生源地对于女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J]. 韩希. 人力资源管理. 2016(11)
[2]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90后大学生幸福感培育[J]. 刘杰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幸福感教育[J]. 王金明,王雷,李小红. 教育与职业. 2015(03)
[4]当代女大学生幸福观:问题表征与归因分析[J]. 李翠. 学理论. 2014(23)
[5]从主观幸福感到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J]. 曹瑞,李芳,张海霞.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05)
[6]新形势下影响女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分析[J]. 刘茜,魏川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0)
[7]幸福课程概述[J]. 苗元江,朱俊杰,王旭光. 江西教育. 2013(Z3)
[8]关于提升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思考[J]. 郭春雷.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2(07)
[9]女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思考[J]. 郑丽萍. 教育探究. 2012(01)
[10]论心理与教育调查问卷的编制过程——以《新课程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的编制为例[J]. 李夏妍.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03)
博士论文
[1]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克静.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 马甜语.吉林大学 2009
[3]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与理论研究[D]. 杨莉萍.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 苗元江.南京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河北省高校女大学生幸福观研究[D]. 李林.河北大学 2016
[2]90后大学生幸福感及其提升研究[D]. 李海云.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D]. 陈云.首都师范大学 2014
[4]大学生情绪智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D]. 曹会.南京师范大学 2014
[5]我国女大学生的幸福观及其教育问题研究[D]. 李卯卯.山东大学 2013
[6]你可以更幸福吗?[D]. 高小永.华东师范大学 2011
[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方法的借鉴研究[D]. 周利华.西南大学 2011
[8]当前女大学生幸福观研究[D]. 何雨格.东北林业大学 2011
[9]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张秋.辽宁师范大学 2011
[10]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D]. 马崇升.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94915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年级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3.2.2 专业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图3-2 专业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R方接近于零(如图3-2所示),表明专业对于女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3.2.3 生源地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图3-3 生源地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R方接近于零(如图3-3所示),表明生源地对于女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
业对于女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3.2.3 生源地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图3-3 生源地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R方接近于零(如图3-3所示),表明生源地对于女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J]. 韩希. 人力资源管理. 2016(11)
[2]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90后大学生幸福感培育[J]. 刘杰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幸福感教育[J]. 王金明,王雷,李小红. 教育与职业. 2015(03)
[4]当代女大学生幸福观:问题表征与归因分析[J]. 李翠. 学理论. 2014(23)
[5]从主观幸福感到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J]. 曹瑞,李芳,张海霞.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05)
[6]新形势下影响女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分析[J]. 刘茜,魏川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0)
[7]幸福课程概述[J]. 苗元江,朱俊杰,王旭光. 江西教育. 2013(Z3)
[8]关于提升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思考[J]. 郭春雷.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2(07)
[9]女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思考[J]. 郑丽萍. 教育探究. 2012(01)
[10]论心理与教育调查问卷的编制过程——以《新课程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的编制为例[J]. 李夏妍.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03)
博士论文
[1]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克静.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 马甜语.吉林大学 2009
[3]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与理论研究[D]. 杨莉萍.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 苗元江.南京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河北省高校女大学生幸福观研究[D]. 李林.河北大学 2016
[2]90后大学生幸福感及其提升研究[D]. 李海云.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D]. 陈云.首都师范大学 2014
[4]大学生情绪智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D]. 曹会.南京师范大学 2014
[5]我国女大学生的幸福观及其教育问题研究[D]. 李卯卯.山东大学 2013
[6]你可以更幸福吗?[D]. 高小永.华东师范大学 2011
[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方法的借鉴研究[D]. 周利华.西南大学 2011
[8]当前女大学生幸福观研究[D]. 何雨格.东北林业大学 2011
[9]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张秋.辽宁师范大学 2011
[10]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D]. 马崇升.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94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39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