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需要视角下中国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4 21:44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残疾人的存在,但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残疾人的境遇、地位却迥然不同。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增长及国际交流的增多,人们对残疾人的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旧残疾人观,将残疾视为个人的不幸,“宿命论”式地看待残疾的发生,否定他们的潜在能力和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相应地,对残疾人的救助也只是从慈善和道德层面展开,残疾人作为临时救济的接受者常常感到尊严的丧失。新残疾人观,将社会因素考虑其中,甚至认为残疾更多的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因此社会必须为此负责任。同时,新残疾人观关于残疾的发生不再认为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问题,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残疾随时会发生在很多人身上。这种由旧残疾人观向新残疾人观的转变,使得学界对于少数人的关心转向对于包括自身在内的全社会成员未来风险的关心,从而带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高涨。 社会保障资源的有限性仍然是当代社会的现实,考虑到国内外曾经或正在因社会分配不公引起社会福利负效应的先例,本文认为,将社会有限的资源通过公正的方式分配进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这是现实社会的需要。公正不是均等,而是对有差别的人予以差别的对待,以维持实质上的平等;...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
1.2.2 社会保障与残疾人社会保障
1.2.3 需要与残疾人特殊需要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及基本内容
1.4.1 研究框架
1.4.2 基本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平等的相关研究
2.1.1 罗尔斯的平等观
2.1.2 德沃金的平等观
2.1.3 金里卡的平等观
2.2 需要的相关研究
2.2.1 需要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研究
2.2.2 需要的类型研究
2.2.3 需要的社会作用
2.2.4 社会福利中的需要
2.3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相关研究
2.3.1 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宏观数据分析
2.3.2 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历史脉络梳理
第3章 形式平等: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实然状态
3.1 基于一般需要:作为“普通人”享有的社会保障
3.1.1 最低保障层次的社会救助
3.1.2 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社会保险
3.1.3 普惠式的社会福利
3.2 基于特殊需要:作为“特殊人”享有的社会保障
3.2.1 补缺性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
3.2.2 指向性的康复救助、教育与就业保障
3.2.3 福利性的社会优待与无障碍设施
3.3 平等流于形式:普遍性有余而特殊性不足的社会保障
3.3.1 现行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标准上的“低”
3.3.2 现行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地域间的“差”
3.3.3 现行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中的“弱”
3.3.4 现行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效果上的“劣”
第4章 实质平等: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应然状态
4.1 两种平等对比: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价值选择
4.1.1 性质上的差异:现实与理想
4.1.2 程度上的差异:初级与高级
4.1.3 侧重点的差异:程序与结果
4.1.4 表征上的差异:政治与经济
4.1.5 两者相互关系:基础与发展
4.2 反思形式平等:残疾人社会保障亟需转变
4.2.1 形式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不利于残疾人“去商品化”
4.2.2 形式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阻碍残疾人的人权获得
4.2.3 形式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强化了“阶层化”效果
4.2.4 形式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有违社会公正的价值追求
4.3 追求实质平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理想蓝图
4.3.1 实质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避免残疾人“过度商品化”
4.3.2 实质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促进应有人权向实有人权的转化
4.3.3 实质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有助于缩小阶层差距
4.3.4 实质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有利于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第5章 满足差别需要:促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实质平等的关键
5.1 社会保障由“工具属性”到“需要本位”的回归
5.1.1 工具属性:作为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工具的社会保障
5.1.2 需要本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宗旨的社会保障
5.1.3 强调差异:需要本位下社会保障促进实质平等的关键
5.2 忽视差别需要的社会保障对残疾人的负福利效应
5.2.1 忽视差别需要:东北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的个案分析
5.2.2 供需错位:忽视差别需要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弊端
第6章 特殊社会保障:满足残疾人差别需要的必然选择
6.1 特殊社会保障对残疾人差别需要满足的可能性分析
6.2 建立中国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的可行性分析
6.2.1 文化传承:“仁爱”思想与古代实践
6.2.2 组织支持:作为准官方组织的残疾人联合会的发展
6.2.3 国内经验:成都“量体裁衣”式残疾人社会保障
6.2.4 国际典范:欧美与东亚国家的残疾人社会保障
第7章 残疾人支援制度:建立中国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新构想
7.1 基本原则
7.1.1 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7.1.2 平等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7.1.3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7.1.4 保障水平适度性原则
7.2 制度构想
7.2.1 “支援”代替“救济”:残疾人支援制度政策话语的转变
7.2.2 基于一般性强调特殊性:残疾人支援制度范畴的界定
7.2.3 实地调查与听证:残疾人支援制度民意的听取
7.3 配套措施
7.3.1 专项资金支持:夯实残疾人支援制度的经济基础
7.3.2 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确保残疾人支援制度的顺利运行
7.3.3 监督考核与反馈:促进残疾人支援制度的良性循环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955269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
1.2.2 社会保障与残疾人社会保障
1.2.3 需要与残疾人特殊需要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及基本内容
1.4.1 研究框架
1.4.2 基本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平等的相关研究
2.1.1 罗尔斯的平等观
2.1.2 德沃金的平等观
2.1.3 金里卡的平等观
2.2 需要的相关研究
2.2.1 需要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研究
2.2.2 需要的类型研究
2.2.3 需要的社会作用
2.2.4 社会福利中的需要
2.3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相关研究
2.3.1 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宏观数据分析
2.3.2 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历史脉络梳理
第3章 形式平等: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实然状态
3.1 基于一般需要:作为“普通人”享有的社会保障
3.1.1 最低保障层次的社会救助
3.1.2 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社会保险
3.1.3 普惠式的社会福利
3.2 基于特殊需要:作为“特殊人”享有的社会保障
3.2.1 补缺性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
3.2.2 指向性的康复救助、教育与就业保障
3.2.3 福利性的社会优待与无障碍设施
3.3 平等流于形式:普遍性有余而特殊性不足的社会保障
3.3.1 现行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标准上的“低”
3.3.2 现行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地域间的“差”
3.3.3 现行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中的“弱”
3.3.4 现行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效果上的“劣”
第4章 实质平等: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应然状态
4.1 两种平等对比: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价值选择
4.1.1 性质上的差异:现实与理想
4.1.2 程度上的差异:初级与高级
4.1.3 侧重点的差异:程序与结果
4.1.4 表征上的差异:政治与经济
4.1.5 两者相互关系:基础与发展
4.2 反思形式平等:残疾人社会保障亟需转变
4.2.1 形式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不利于残疾人“去商品化”
4.2.2 形式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阻碍残疾人的人权获得
4.2.3 形式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强化了“阶层化”效果
4.2.4 形式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有违社会公正的价值追求
4.3 追求实质平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理想蓝图
4.3.1 实质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避免残疾人“过度商品化”
4.3.2 实质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促进应有人权向实有人权的转化
4.3.3 实质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有助于缩小阶层差距
4.3.4 实质平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有利于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第5章 满足差别需要:促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实质平等的关键
5.1 社会保障由“工具属性”到“需要本位”的回归
5.1.1 工具属性:作为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工具的社会保障
5.1.2 需要本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宗旨的社会保障
5.1.3 强调差异:需要本位下社会保障促进实质平等的关键
5.2 忽视差别需要的社会保障对残疾人的负福利效应
5.2.1 忽视差别需要:东北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的个案分析
5.2.2 供需错位:忽视差别需要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弊端
第6章 特殊社会保障:满足残疾人差别需要的必然选择
6.1 特殊社会保障对残疾人差别需要满足的可能性分析
6.2 建立中国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的可行性分析
6.2.1 文化传承:“仁爱”思想与古代实践
6.2.2 组织支持:作为准官方组织的残疾人联合会的发展
6.2.3 国内经验:成都“量体裁衣”式残疾人社会保障
6.2.4 国际典范:欧美与东亚国家的残疾人社会保障
第7章 残疾人支援制度:建立中国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新构想
7.1 基本原则
7.1.1 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7.1.2 平等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7.1.3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7.1.4 保障水平适度性原则
7.2 制度构想
7.2.1 “支援”代替“救济”:残疾人支援制度政策话语的转变
7.2.2 基于一般性强调特殊性:残疾人支援制度范畴的界定
7.2.3 实地调查与听证:残疾人支援制度民意的听取
7.3 配套措施
7.3.1 专项资金支持:夯实残疾人支援制度的经济基础
7.3.2 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确保残疾人支援制度的顺利运行
7.3.3 监督考核与反馈:促进残疾人支援制度的良性循环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955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95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