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及其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及其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危险行为是指那些直接或潜在地危害人的健康和安全、并可能导致否定性后果的行为。由于青少年自身的特殊性而常常被视为危险行为的主体,逐渐成为流行病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学者们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对青少年危险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且缺乏系统性、综合性。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和艾克森人格问卷,对随机分层抽样的菏泽市1699名初中、高中、中职和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意外伤害行为、暴力行为、离家出走与自杀、吸烟、饮酒及其他药物使用、不安全的性行为、不适当的减肥、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缺乏体育活动等危险行为现状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一、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普遍性。菏泽市青少年学生部分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普遍较高。表现为乱穿马路、骑车闯红灯或逆行、乘车不系安全带、曾经吸烟和饮酒、不合理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等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最高,其次表现为财产损失、曾经想离家出走、近期饮酒、锻炼减肥和节食减肥等方面。这些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既普遍高于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普遍高于美国。 二、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差异性,表现为城乡差异、学校类型差异、性别差异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 在城乡差异方面,来自城市和郊区的学生在意外伤害行为和暴力行为上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吸烟、饮酒与其他药物使用、不合理饮食上则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城市初中生在离家出走、自杀和减肥行为上显著高于农村初中生,农村初中生在饮酒及其他药物使用、不合理饮食上显著高于城市初中生;城市高中生在减肥和缺乏锻炼上均显著高于农村高中生,农村高中生在暴力行为、离家出走、自杀、吸烟、饮酒与其他药物使用和不合理饮食上则显著高于城市高中生。 学校类型差异方面,初中生在意外伤害行为和暴力行为上极显著高于大学生,在性行为上显著高于高中生、中职生和大学生,在吸烟、饮酒及其他药物使用和缺乏锻炼上显著低于高中生、中职生和大学生,在离家出走与自杀、减肥行为和不合理饮食上显著低于高中生;高中生在离家出走与自杀、吸烟、饮酒与其他药物使用、减肥、不合理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上显著高于初中生,在不合理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上显著高于中职生,在意外伤害行为、暴力伤害行为、离家出走与自杀、减肥、不合理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上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学生。在暴力行为上低于初中生和中职生,在饮酒及其他药物使用上低于大学生;中职生在吸烟、饮酒及其他药物使用和缺乏锻炼上显著高于初中
【关键词】:菏泽市 青少年 危险行为 人格特质 聚集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本研究问题的提出12-35
- 一、危险行为的定义、种类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2-19
- (一) 危险行为的界定12-16
- (二) 危险行为的种类16-18
- (三) 危险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8-19
- 二、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研究19-26
- (一) 青少年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研究19-20
- (二) 青少年学生暴力行为的现状研究20-21
- (三) 青少年学生吸烟现状的研究21-22
- (四) 青少年学生饮酒及其他药物使用的现状研究22-23
- (五) 青少年学生性行为的现状研究23-24
- (六) 青少年学生饮食行为和体育锻炼的现状研究24-26
- 三、与危险行为相关的因素研究26-34
- (一) 生物遗传因素26
- (二) 心理因素26-27
- (三) 社会文化因素27-29
- (四) 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交互作用29-34
- 四、问题提出34-35
- (一)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34
- (二)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34-35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35-39
- 一、被试35
- 二、研究工具35-38
- (一) 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测查工具35-37
- (二) 人格特质测量工具37-38
- 三、施测方法与程序38-39
- 第三部分 结果39-50
- 一、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及其学校类型差异和性别差异39-45
- (一) 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39-43
- (二) 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学校类型差异和性别差异43-45
- 二、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城乡差异45-47
- 三、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父母文化程度差异47-48
- 四、青少年学生各种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48
- 五、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48-50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50-58
- 一、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50-57
- (一) 青少年学生部分危险行为的普遍性50-53
- (二) 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差异性53-57
- (三) 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的聚集性57
- 二、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57-58
- 第五部分 结论58-61
- 附表一:危险行为调查问卷61-65
- 附表二: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65-68
- 附表三: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68-72
- 注释与参考文献72-79
- 致谢79-8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佩;;长笛艺术的教学方式在培养青少年想象力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2 李颖;;课堂管理漫谈[J];文学教育(上);2011年07期
3 刘秀萍;;青少年自杀行为影响因素及危机干预的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年02期
4 侯全连;刘美艳;;浅析动漫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J];神州;2011年14期
5 刘光祥;;还学生一个微笑[J];新课程(中);2011年07期
6 余益兵;邹泓;;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我国六城市调查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7 张文海;卢家楣;张庆;;青少年气质对其情绪调节的影响:教师情感能力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8 严由伟;林荣茂;唐向东;刘明艳;游兰香;;青少年学生焦虑敏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9 ;追求卓越 志在高远——记省劳动模范、山东百世建设集团董事长张宝华[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9期
10 辛文;;李荣海美术馆在山东菏泽开馆[J];美术观察;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赵峥嵘;;用艺术的方法健全学生恋网心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肖卉;;“长征精神”开发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建国;祁富生;刘素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先德;;青少年学生最佳的营养补充品之一——核桃[A];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童煜;;浅谈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9 李文健;;少年期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及矫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李柏伟;;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途径的探讨[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王海青;菏泽市借化工打造能源基地[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记者 刘伟;拉萨市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面展开[N];西藏日报;2004年
3 何光彩 周日生;我市表彰“优秀法制副校长”[N];永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夏斐;全力打造青少年学生课外教育“杭州模式”[N];杭州日报;2009年
5 曹文宏;洛南县举办青少年学生法制报告会[N];商洛日报;2009年
6 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1号)[N];菏泽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容焕;传承中医,从青少年抓起[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8 记者 曹鹏程;温家宝与匈牙利青少年学生亲切交流[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实习生 郁燕莉;青少年溺水事故多发谁之过[N];法制日报;2011年
10 南阳市第十二中学 赵丽;浅议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保平;北京市学生吸烟的行为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4 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雷;吸烟归因死亡分析与烟草控制政策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保卫;互联网对边远地区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D];上海大学;2009年
9 齐t,
本文编号:410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41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