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差距、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本文关键词:教育差距、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摘要】:本文借助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教育差距、劳动生产率、物质资本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差距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教育差距在前两年对物质资本生产率和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向影响,长期影响一直为负;教育差距除在第二年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外,其余年份一直为负向影响,从累积效应看,教育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为负。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教育差距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重大课题(项目号T/2006/05)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差距问题日益凸现。教育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如不同人群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的差距。从累积效应看,教育机会差距和教育过程差距最终表现为教育结果上的差距,如受教育程度差距等,相对而言,受教育程度上的差距更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海英,赵英才,张纯洪;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2 张长征;李怀祖;;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实证研究:1978—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12期
3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4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5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6 傅征;;教育与人力资本分布状况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李同宁;;中国投资率与投资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亚太经济;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郑亚男;;我国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3 黄潇;杨俊;;中国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余康;郭萍;;第三产业地区间差距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5 宋静;;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6 王云平;;改革以来教育在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公平效率的改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徐云鹏;张旭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玉;;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陈飞翔;黎开颜;刘佳;;“Lock-in Effect” to Be Blamed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10 潘越;杜小敏;;China's Uneven Labor Flow and Its Effect on Regional Disparitie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on-parameter additive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陆铭;;全球化与城市化: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夏明;;确保效率的公平目标下的产业投资配置及其实验研究[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黄维;吴家鹏;;中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协调度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汪阳洁;姜志德;王继军;;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发挥效力了吗?[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8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9 刘江会;唐东波;;市场化进程中城乡财产性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10 贺振华;;相对收入、政治决策与经济增长——一个关于社会选择的政治经济模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嵘;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汤华然;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万一;人力资本结构作用和政府教育投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国际经验和中国案例[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静;人力资本配置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路巍;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平,吴仲斌;重新认识现行基础教育供给中的效率和公平[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2 刘海英,赵英才,张纯洪;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3 王家赠;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赵国庆;中日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5 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学动态;2002年10期
6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7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8 郭克莎;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偏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及调整思路[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9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10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黄潇;;基于教育差距引致农村贫困的背景观察[J];改革;2010年03期
2 李磊;朱彤;;人力资本、知识存量与我国经济增长[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3 姚俊;;贫困大学生:城市就业中的新弱势群体[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4 秦黎;对西部人力资本供应不足的对策探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张强;;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6 蔡洁;;试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河南省为例[J];财会通讯;2009年18期
7 林伟光;;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模型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通屏;人口质量的经济学特征与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李庆富;;人力资本积累的均衡增长路径[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马红;;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演变与思考[J];大陆桥视野;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志明;;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是西部应对“入世”的战略选择[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郭庆松;;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的人力资本积累:理论启示与现实要求[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许菡若;;刍议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胡雪萍;;人力资本积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绍森;罗序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和增长方式转变实证研究[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文举;;中国1990年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基于适宜技术理论的经验阐释[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程启智;;西部发展中政府与市场有效配合的政策建议[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8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罗润东;;创新劳动无限需求模型及其就业含义[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10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江西省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聿文;谁制造了中国的教育差距[N];友报;2005年
2 [美]埃里克·埃克霍姆 郎楷淳 编译;美国教育差距减缓“经济流动性”[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记者 高爱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信息化发展[N];牡丹江日报;2005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胡虹娅;十大建议回应差距难题[N];人民政协报;2005年
5 本报通讯员 沈广东邋本报记者 任松筠;城乡初中教育差距在缩小[N];新华日报;2007年
6 本报通讯员 周武申 郭光俊;让阳光普照每一个“花朵”[N];焦作日报;2009年
7 记者 骆辉;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召开[N];南昌日报;2010年
8 于洪全;我市城乡信息化教育差距仍然很大[N];大连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恒;永昌县积极消除城乡教育差距[N];甘肃日报;2006年
10 关慧;广东茂名: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N];人民政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民;教育差距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陈全国;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年
4 张本飞;农户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技术进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朱勇;新增长理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6 常玉春;货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6年
7 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7年
8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梁慧瑜;中国员工持股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杜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和教育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呈;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D];湖南大学;2005年
2 庞锐;教育不平等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羌洲;西部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后发优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李永平;人力资本与福建经济增长探讨[D];厦门大学;2008年
5 宋圣学;论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亚强;三代领导核心人力资本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张慧;天津市人力资本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锐;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亚丽;青岛市产业结构优化对人力资本需求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10 刘嘉毅;兵团农业技术进步中的人力资本积累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6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8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