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研究及对它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研究及对它的思考
【摘要】:新课改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模式的概念、模式的分类和模式的建构。研究中存在模式研究多为理论构想而操作性不强、缺少对具体学科和综合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而针对性不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对国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转换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教学模式研究应调整的方向。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 调整方向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新课改以来教学模式研究内容的分析(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对于教学模式概念,研究者主要从以下三个不同的侧重点加以界定:1.侧重教学模式的静态性。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结构,是在确定的教育思想下,用以计划课程、选择教学方法、规范教师自身行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2 王敏勤;;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卢家楣;;论情感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4 索桂芳;任学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8期
5 蒋波;谭顶良;;论高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7期
6 高凌飚,梁爽;提倡“互动—发生式”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9期
7 查有梁;“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构(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4期
8 陈建志;“活动—发展”教学模式原理[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8期
9 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年11期
10 刘德汞;协商教学模式构建初探[J];教育探索;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爱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杨芳,闫虹,朱杰;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薛玉兰;互动学习中的师生关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郑文珍;;基于建构主义的物理概念转变教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5 文培红;文学批评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的新思路——以“新批评”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黄晓林;;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关注焦点——投入学习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8 刘贵富;;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9 周鸣鸣;论审美化德育模式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张天雪;论校长教育政策体验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蔡春;在权力与权利之间[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梁永平;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严仲连;幼儿园个性化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莉;网络环境下化学教学的情感沟通策略的实验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广兵;四川省中江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天民;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层次化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颜素文;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玉华;在中师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鹏;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赵红亚;我国成人高教教学模式改革探析[D];河南大学;2001年
9 孔伟;知识经济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2 卢家楣;学习的苦乐观新论[J];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3 卢家楣;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4 ;活动课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5 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4期
6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7 谭顶良,周敏;学习方式的转变:热点冷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丁邦平;科学元勘与科学教学改革的两种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抗;;基于Moodle平台网络课程教学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8期
2 陈洁;;关于团体辅导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3 张彦华;;浅析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完善[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郭涛;;西安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回顾与展望[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东梅;;学校家庭精诚合作,培养学生良好品德[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6 付兴龙;;计算机教学效果改善与教学模式研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7 邱少旭;;重庆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1年09期
8 付霞霏;何援利;;妇产科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及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4期
9 龚孟伟;;论教学文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10 高旭;;基础教育教师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宽明;刘静;;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田屹;周虹;王军武;;当前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体系构建状况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赵国红;;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李爱萍;单中惠;;二十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回眸[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吴均林;;当代青少年性心理问题及其对策[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谭小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历史与现实的对话[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河北省荆门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杨想森;以“减负”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何伟祥;市电教馆获得“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称号[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银莲 通讯员 金俊杰;我市电化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4 罗田县三里畈中学 丁哲 何颖;搭建平台 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N];黄冈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树峰;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黎;利用概念图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管靖华;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兰珍莉;魏晋南北朝时期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范增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孟艳;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晓凤;信息技术与法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丁丽红;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向虹;论民办义务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扬;中学生性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曹荣军;学校逆向管理问题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5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9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