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教学本质的回归
本文关键词: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教学本质的回归
更多相关文章: 教学活动和过程 自主创新性学习 教师职业 本真的教育 教育服务观
【摘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是条件,学生的"学"才是根本和目的。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和过程。因此说,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实现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更是实现本真教育的关键。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 教学活动和过程 自主创新性学习 教师职业 本真的教育 教育服务观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孰轻孰重,不同的回答,代表着不同的教育观,当然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在我国,长期以来把“教”与“学”理解为“教授”与“接受”,即教师只是传授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活动,虽然也把“教”与“学”看成是“双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3 唐爱民;终身德育:一种教育哲学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4 吴小鸥;创构大学课堂[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张忻;杜学元;;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性完善[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姚利民;綦珊珊;;论大学教学的学术性[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6期
7 郭法奇;“学生参与”:一个历史与现实的话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8 刘万路;;荣辱观教育的哲学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田良臣;高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及其构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陈新华;;试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温恒福;教育创新组织的领导与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存军;语文互动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义胜;当代教师的文化使命[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国庆;知识观的现代转变与语文基础教育改革[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秋佳;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丽波;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验热”的理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娇;开放教育的教育哲学省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贡咏梅;体育的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昕;道布勒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贺萍;论中小学生关心意识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许金梅;教育理想:永恒的教育之魅[D];河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启蒙教育初探[J];早期教育;2000年05期
2 刘锟 ,李传银 ,刘军;试论自主创新性学习[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1期
3 童如明;构建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的尝试[J];江苏教育;2001年09期
4 何玉海;;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教学本质的回归[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1期
5 吴也显;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面向新世纪教育、教学体系探微[J];教育研究;1998年12期
6 王笑娟;网络环境下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评价[J];贵州教育;2003年12期
7 平定良;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1期
8 林淑媛;谈儿童自主创新性学习品格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2年09期
9 郭社红保;;数学自主创新性学习略议[J];青海教育;2007年12期
10 廖军和;自主创新性学习——学习化社会的学习模式浅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江西省金溪县实验小学课题组;;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的形成与潜能开发[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赵江安;牛忠英;李东;;浅谈从适应性学习向自主创新性学习转变的思考——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初探[A];全国第六届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陆丹霞;;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马克勤;;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促进教师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5 余吴恩;;走进学习型社会 当好学习型领导[A];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科学创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丁锡国;中小学教育要“启”不要“灌”[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于清林;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N];莱芜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景泓;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小燕;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高清山;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创新性教学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维;高等院校学习型师生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5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05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