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师生关系中的双重主体及互为认知客体结构

发布时间:2017-11-11 12:12

  本文关键词:师生关系中的双重主体及互为认知客体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师生关系 双重主体 认知客体


【摘要】:承担社会赋予的教育使命是学校赖以生存的起点。为完成教育使命,教师与学生需要在合作中分别承担教与学的不同责任,同时形成特定的师生主体间关系。师生双方是受社会法律保护、人格与尊严平等的公民主体间关系,在此关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又具有在知识地位上不平等的教与学的主体间关系;师生中公民主体间关系是教学主体间关系的逻辑前提;在教与学的认知过程中,师生既是教学主体同时又彼此被客体对象化。因而,师生之间是双方既为双重主体而又彼此互为认知客体的关系。
【作者单位】: 宜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隔膜问题及理论、对策研究”(06JY20)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体及客体的状态如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讨论中,学者们先后提出过“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学生唯一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师生角色关系动态转换说”等观点[1](P10);随着社会民主思想意识的强化及对教育认识的不断加深,学者们又提出过“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立言;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下)[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4期

2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2 张诗德,廖云,张文勇;探索“导主和谐”教育模式,培养师生发展性学力[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马超;;西方大学学生自治的嬗变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4 李萌;略论启发式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5 张知旭;;中国传统思想对高校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影响[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陈晓斌;孔子教育方法的借鉴作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张楚廷;高等教育生命论哲学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丁德全;百年传承 薪火相继——谈我校百年历史形成的办学传统[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翟艳;浅析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现代价值[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刘海涛;张云;;我国古代教师的地位及其对现代教师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怀今;;完善教育立法 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秀召;魏晋南北朝绘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魏金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测量工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迟景明;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整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李小红;“主体教育实验研究”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新鸣;新时期语文导读教学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国的历史与现状[D];湘潭大学;2002年

7 柴克清;高中生主体性发展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静;论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及其教学实践[D];扬州大学;2003年

9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毛晨熙;教学主体论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钱威;“主导”与“主体”关系之我见[J];教师教育研究;1989年05期

2 王策三;我国十年来教学理论的进展[J];教师教育研究;1990年02期

3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4 陈信泰 ,孙振东;对近年来教育主体问题论争的意见[J];齐鲁学刊;1992年03期

5 金惠敏;孔子思想与世界和平——以主体性和他者性而论[J];哲学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丰葵;;论师生情感在教学中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2 梁凯毓;;对在数学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3 刘东方;张占宇;乔林;金立虹;郭宏宇;鞠佳芮;;职业学校学困生课堂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01期

4 陈向阳;;话说班主任的批评权[J];新湘评论;2010年03期

5 佟瑛;;文化和心理视角下的安全校园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8期

6 史淑凤;;浅析如何构建和谐校园[J];现代农业;2010年02期

7 孙炳海;洪飞;黄小忠;陈磊;;不同类型学生情绪自我知觉与教师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2期

8 王甲娜;刘利;王烈;;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环境与学生行为问题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0年01期

9 郭晶;郝德永;;苏联合作教育学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1期

10 黄杰波;;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鼓励式教育[J];科技资讯;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翠玉;;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赵光明;;素质教育下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3 闭秀锦;;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 李红军;;提高教师亲和力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5 廖正贵;;健康的心灵=和谐的人生——浅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袁鹰;;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7 李玲;;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8 赵晓曼;;试论课堂气氛的营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9 曹芳智;;以人为本 彰显特色 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的发展》课题研究总结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10 侯德军;;谈45分钟和谐班级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新理念》一书作者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背后的故事[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实验小学 张朋炬;体育课堂教学评课的五种方法[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记者 黄辉;江西拨六千万推进中小学大班改小班[N];法制日报;2010年

4 黄梅县第五中学 李子君;语文课堂的先学后教[N];黄冈日报;2010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朱珉迕;快乐奠定“90后”情感基调[N];解放日报;2010年

6 兴化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会 方晓春;以赏识教育促建有效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汉滨高中 郭振军;构建学生全面进步的基石[N];安康日报;2010年

8 安中初中部 吴梅;和学生一起成长[N];安康日报;2010年

9 张蕊芳;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N];太行日报;2010年

10 红桥区教育中心 马文娟;浅谈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策略[N];天津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晓芬;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江燕;大学英语教学中幽默运用的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建慧;多元共存:文化视野下师生关系的重塑[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贺撒文;高校师生矛盾冲突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薛娟;论学校场域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D];河南大学;2009年

6 卢健;后现代视野下审美型师生关系之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常利;教师主导作用程度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付静;师生关系在根本上是教育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晓侠;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地位对其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伟;导师资助制下的师生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71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71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6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