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试论比较教育学的话语体系与学科形象

发布时间:2017-12-02 17:00

  本文关键词:试论比较教育学的话语体系与学科形象


  更多相关文章: 比较教育学 话语体系 学科形象


【摘要】:比较教育学在一次次寻根之后依然为外界所诟病,其学术研究开展的僵化模式更是学术同侪的众矢之的,其原因在于学科话语体系偏向及外在学术形象的缺失。对全球化图像及言语社区两个区域的学科话语体系进行剖析,探寻形塑学科形象不同圈层的不同路径,是摆脱其边缘处境,发挥现实功用,树立学科形象,实现学科价值的有益尝试。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笔者曾尝试着去触摸比较教育学科的饱受争议的话语体系,也曾试图随从诸学者去涉足丰厚多元的本土文化,经历了比较教育学现实中的遭遇,也见证了比较教育学者对学术秉持的那份忠贞。同时也认识到,直面诸多误读、冲突甚至是对抗,重新认识比较教育的话语体系并着力形塑其学科形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民主输出的特点及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宫维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逻辑进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阳春花;易志高;;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观念障碍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袁祖社;“全球公民社会”的生成及文化意义——兼论“世界公民人格”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内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李德;网络时代道德主体性的失落及其重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王奎清;文化博弈与文化整合[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9 王小章;马克思的全球视野和全球化视野中的马克思[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培林;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及主权国家的对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泓;;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A];“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孙进己;;东亚文化圈发展的展望[A];“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牟钟鉴;;儒学在思考[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怀连;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肖文韬;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应云;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阳;全球化与价值冲突[D];苏州大学;2001年

2 吴青青;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雯;校本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校本管理实践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彭伟强;当代美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齐绩;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辩证法与我国现代化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菊花;国际传媒巨头对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杨晓林;从“夷”到“他者”——中国文学中“异”的形象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庆;试论跨国公司与国家的互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刘伟丽;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项贤明;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比较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傅松涛;WTO:中国教育的真正世界舞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妍;;浅谈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及对比较教育学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年03期

2 王英杰;;比较教育学科发展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在全军“比较军事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摘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年02期

3 王娟;;三个人的探戈:民族国家、全球化与比较教育学[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6期

4 殷雪;;浅谈比较教育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5 商羽;;课堂中的比较教学[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6 李文英;王薇;;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主张及特征论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7 范会敏;;课改中心话语的反思与建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8 朱旭东;;论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比较教育亚学科群建构[J];教育学报;2011年04期

9 ;文摘之窗[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4期

10 田小红;;西方比较教育发展阶段的知识论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刘志民;;前言[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李桂荣;;中国教育经济学话语发展二十年回顾[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吴霓;别必亮;;试论因素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滕大春;;从比较教育观点评费希特在教育史中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邓友超;;庄泽宣及其《教育概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白昊;;社会变迁中的教师角色透视[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帆;顾明远从教60年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卢晓中;发展教育的研究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褚远辉;教育科研别“替外国人拉洋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瞿葆奎 郑金洲 程亮;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教育探索和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记者 宋晓梦;中俄首次开展大规模教育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李姬姣 实习生 王莹;“国际视野的课堂教学策略”研讨会在杭州召开[N];湖北科技报;2007年

7 史轩;在曲折中前行的教育心理学系[N];新清华;2006年

8 张宁娟;便捷、创新的教育百科全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计琳;规范引导为“家教热”降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早报记者 邹娟;上海孩子学习素养全球第一[N];东方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媛媛;施瑞尔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卫沈丽;试论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民族志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喜娟;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5 叶兰霜;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世厚;论霍姆斯比较教育思想中的理性批判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佳;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钟彩莲;美国肯塔基州新教师入职培训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豫元;当代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小丽;PDS:美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45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45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4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