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五个维度
本文关键词:教学反思的五个维度
【摘要】: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对教学的反思需要有明确、清楚的反思维度,才能使其反思行为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作者从教学自身出发,提出了教学技巧、知识、艺术、理念、伦理和意识形态五个反思维度。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教学反思是教师批判性地思考自己教学行为与观念以及形成行为与观念的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批判等方式,对教学经验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以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学者卡西尔指出:“反思应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存在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寿松;;特级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年10期
2 王彩霞;李通军;;论教学反思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黄学友;;是要我反思,还是我要反思[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6年05期
4 王兵;;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5 鲁兴树;潘莉;;论教学反思的环境支撑[J];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6 叶妙玲;;可视化教学反思支架开启新教师专业成长之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4期
7 高金军;;例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08期
8 张学侠;;教育博客支持下教学反思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2期
9 潘娇英;;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06期
10 李浩仁;;教师怎样写课后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双莹;;校本培训的核心力——提高教师反思能力,重新构建自我[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月鲜;;在教学反思中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新课程下教师争做研究者[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小锋;;夯实网络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陈媛;;教学需要积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周如俊;;校长要变教学反思“苦差”为教师成长的“追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李幼穗;吉楠;;主观幸福感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成杰;;研究生满意度的现状调查以及提高对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课题组;;以人为本,铸造人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蒋爱军;;校本培训是民办学校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泽县和川中心校 岳杰;浅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N];临汾日报;2010年
2 周口一高初中部 申桂梅;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N];周口日报;2010年
3 蔡世玲;《发现你的生涯兴趣》教学反思[N];江苏经济报;2010年
4 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中学 李经祥;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5 周俊最;教学反思 “发烧”的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河南睢县高级中学 路庆芳;新课改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7 孙仕满;莫让教学反思成“苦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湖北省监利实验高级中学 张国东;教学反思应成为备课组的基本活动形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山东省牟平一中生物组 史琳琳;教学反思之我见[N];学知报;2010年
10 四川省华蓥市华蓥中学副校长 郭子其;教学反思何需“舍己求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若平;家校合作:亲师互动对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起宏;文化、教育、经济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席梅红;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立皓;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的跨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立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契约形成、履行、破裂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金金;常态教学中微项目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储召红;论教学反思及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瑾;教学反思刍议[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谢芳;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梁小丹;基于BLOG的教师个体教学反思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沈宏松;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行动研究之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8 吴北宁;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反思:动因与动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洪鲁鲁;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实践智慧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贾巍;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2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5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