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六大核心素养_新课改下的教师素养初探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下的教师素养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新课改下的教师素养初探
新课改下的教师素养初探
发布日期: 2012-03-19 发布:
2010年第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也就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通过自身的实践,笔者体会到新课改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能动地调节和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广博的知识体系,能够拥有创造、更新、应用规律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具备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预见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师素养 师生关系
新世纪的到来,为中国教育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展开了。新课改在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素养等方面,也在开展深入地实践探索与研究。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养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一个人认识改造世界的指导者。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养作保障,也就是说,首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及目的。要经常地、全面地、认真地学习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
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一个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新课改中,要求培养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即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现或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应该从一个爱心出发,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有利于充分发展和保护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完备性。教师平易近人的待人接物方式,便于学生接近,这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从而促进教育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教师要有能动地调节和保持自我身心健康的素养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对学生的心理能否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事实证明,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师生关系紧张是学生心理失调的第一步。教师若心理失调,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心理卫生专家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学生希望教师和蔼、热情、宽容、耐心、作风民主、行为坚忍,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仪表和礼貌;期望教师处理问题公平合理、有幽默感,关心学生、善于正面教育,有独特的教学才能。若教师心理不健康,对待学生就会偏激、不公正,对学生漠不关心,要求不合理,或者对学生不友善,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嘲笑等,这样学生整日在不安和恐慌中度过,如何有健康的心理发展呢?如何有心情去学习,有的会失去学习甚至于生存的情趣,从而产生厌学或厌世的情绪。因此,教师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发现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勇敢机智、刚毅沉着、坚韧顽强、活泼乐观、豪放开朗的一代新人。教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具有能动地调节和保持自我身心健康的素养。
首先,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外界的关系。一方面,交通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域对人的各种限制。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空间会大大地加宽。在人们只凭借步行时,活动空间仅仅是有限的城市之间,当人们借助于各种现代的交通工具时,活动空间不仅限于城市之间了,而扩展到了若干个城市,甚至于到目前的跨国界以及全球化的活动范围,这样整个地球就就像一个村落一样,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利用某种方法交换思想的机会。这就增加了人与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接触机会。另外,通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交换与传递,改变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方法。以前,人们的知识只能从家庭和学校以及周围的人们那里获得,而现在,他们可以通过某些通讯手段向远方的人或者机构寻求知识。因此,这也改变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处理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认识客观世界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认识域,随着认识技术的发展,人们将会对自然界中各种客观现象有更准确的认识和描述,也将更好地利用自然现象造福人类。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和不适。其次,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也会改变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会促使人们真正地认识到社会中服务与索取的辩证关系,重新认识社会中各阶层的作用及各阶层的社会地位。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再次,自身年龄的增长也会改变人的身心特点。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他的社会经验及身心状况都在发展变化,另外,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关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在导致人的身心特点发生改变。人的身心特点的改变会导致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人的世界观、理想、信念等思想观念的改变,有的甚至于会影响人的一生的选择和决定。心理学家告诫人们,在现代社会繁重而复杂的社会交往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注意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以防止出现心理方面的障碍和疾病。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最后,新课改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原来主演的角色,转换为导演的角色。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以知识传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转换为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诱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情趣,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辅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及时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个艰难而又十分痛苦的经历,即现在教师的责任不再是主要通过管理使学生进步,而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方法,防止学生学习中的消极因素,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会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空间,不但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事实上,方法与过程往往可能比结果更重要。
三、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广博的知识是教师所必备的
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是一个人更好地工作的知识与思维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中各种职业的知识和科技的含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教师这种职业特点本身就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专业技能的人。教育科学的进步,将会使教学理论更加完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师在参加工作时需要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的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工具;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完善自己所使用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与缺点,并加以改正。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新课改下的专家型教师。
教师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一个复杂多样的群体。随着每一批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工作对象及工作环境都在发生改变;另外,学生的年龄与知识的增加都会引起教师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是多变的动态的。要适应这种多变的环境,就必须掌握很多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科学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与科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备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了。在教学中,各个学科的知识的相互融合。这种社会进步的趋势,就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并且是多学科交融的复合型人才。对教育的要求将不再是那种单一学科的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的、广博的知识。
四、教师要具备创造、更新、应用规律的素养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同时教育自身发展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广大教师的创新工作,教育理论与教育手段的多样化离不开教师的实践与更新,教育效果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教育规律的合理应用。对于教师而言,创新精神就是能够从新的角度或者新的视点来利用教育规律,改变原有的应用方法,从而更准确地、更确切地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之更适合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对象和内容。另外社会及教育对象的可变性,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更新、应用规律的能力素养。
五、艺术素养是新课改下教师不可缺少的素养之一
艺术素养是人们用来体现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和能力之一,是人们用来调节自身各种思想情感的调节剂。具体地说,音乐、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一种情感。欣赏艺术作品是在它们的创造者之间或创造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由于艺术手段有直观、易表现等特点,这对新课改下的教师教学中的抽象内容直观化有很大帮助,教师掌握一定的艺术素养,将会提高其教学效果。
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又是进行美育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方法。音乐中优美的旋律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术中的优美和谐的各种图形的组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美的形状及特性。另外,还可以通过音乐美术中的和谐等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个个体之间的和谐与互助,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大自然中美的组合的不可嵌入性。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就会给学生增加一种创造美、保护美的能力;就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事件,将会很直观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美的概念,从而很快地建立美的意识,并去创造他,保护他。
六、教师要具备对未来预见的素养
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造就人才,而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要是墨守成规,而看不到未来社会的前景,那么,教育就会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阻力。在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并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和预见未来的社会状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前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下的教师素养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