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特点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特点的实证研究 出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的特点,为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对912名大学生施测,运用SPSS11.0forwindowsXP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由强到弱的3个维度依次是: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大一、大三学生的客观支持明显高于大二;在支持利用度方面大一要明显高于大二,大二明显高于大三;女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的得分;非重点大学学生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社会支持总分上显著高于重点大学学生;农村与乡镇的学生在主观支持方面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上乡镇学生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的专业差异不显著。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的专业差异不显著,非重点大学学生社会支持感明显高于重点大学学生,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support, provide an empirical basis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912 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ed by SPSS11.0forwindowsXP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results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support from strong to weak in 3 dimensions: subjective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utilization of support; a large objective support, Junio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econd; in the utilization of support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ophomore sophom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subjective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utilization of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tudents, the scores of non key universities; the students in the subjective support, utilization of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score higher than key university students; rural and township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ity students in subjective support, the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On rura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it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upport professional sense of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support and professional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non key university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suppor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key university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grade, 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ocial suppor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sense.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社会支持指的是当某人有需要时,来自于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的给予。这种同情和资源的给予是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从而达到缓解个体各类紧张的目的[1]。大学阶段是生理心理发育及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压力的高发时期。国内外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体系能够减少或缓冲负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燕;郑子健;史文;;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比较及其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2 施建锋,马剑虹;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3年01期
3 曹科岩;曾亚纯;;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艳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周丽玉;王坚;;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9期
3 时勘;;和谐社会的健康型组织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黄中;张丽红;;内蒙古中部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全宏艳;;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广新;;网络课程论坛内社会临场感的结构与影响因素[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7 杨慧芳;;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陈钟林;张芳;;家庭暴力受虐妇女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5期
9 孙宁;;大学生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0年03期
10 熊华;林静;韩淑华;;探究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J];经营管理者;2010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英;人—组织匹配、心理授权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3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4 王海霞;团队互动过程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士博;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玮;培训职业人士心理控制源、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杜_g;自由职业者的社会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财福;沈阳市退役运动员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隆景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安辉;大学生活的社会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瑜;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裴玉敏;“蚁族”生存压力结构及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楚玉,冯明晖,林舜亮,杨岭生;大陆、港澳地区研究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J];广东医学;2005年02期
2 王成义;大学生压力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3 李晶,李波,周存良,宋军,张茂枢,蔡俊荣;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池丽萍,辛自强;幸福感:认知与情感成分的不同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2期
5 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4年02期
6 钟霞,姜乾金,吴志霞,钱丽菊;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对医务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5期
7 凌霄;陈欢欢;;190名师范大学新生入学前后社会支持的变化[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2期
8 夏纪林;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9 余鹏,宿淑华,李丽;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10 孔德生;张微;;贫困大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2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3 曹科岩;曾亚纯;;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4 陈新叶;;女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特点追踪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9期
5 甘雄;金鑫;;自尊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杜晓红,唐东辉,陈永发;当代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许学华;;大学生成功恐惧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04期
8 李志;谢朝晖;秦韬;刘方方;;大学生抑郁、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于绪丽;;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全宏艳;何资桥;胡畔;;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令真;李桯;王婧;;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晓峰;许思安;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燕展;胡静;朱从书;;大学生感戴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汤芙蓉;张大均;刘衍玲;;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汤芙蓉;;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郭瞻予;单常艳;;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春梅;陈影影;张旭颖;张倩;周鑫;李柱华;张迪;李春光;王蓉;;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园园;方晓义;程虹娟;;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谦;;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邓林园;方晓义;程虹娟;高晶;;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其满意度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河;帮助大学生走出创业误区[N];西部时报;2005年
2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3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5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3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夏瑛;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莉;人口统计学因素及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谦;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3 肖婧;社会支持及非理性信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靖原;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类型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柳菁;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琛;大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王燕;大学生乐观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刘晓岚;大学生的感戴与其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10 冯霞;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5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8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