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科范式探析——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教育学科范式探析——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教育理论经历了哲学、心理学以及相关社会科学为基础的学科范式演变,面临着学科范式危机和理论困境。教育人类学使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回到了"人",确立了人的可教育性与社会文化适应性这对基本范畴,推崇和运用贴近教育生活世界的教育叙事法,致力于建构具有原创性、内生性、独立性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体系,实现从传统教育理论的解释、服务甚至迎合功能向现代教育理论的批评、创新功能转变,为教育理论建构与教育学科发展提供新的范式。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eory has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of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Social Sciences paradigm as the foundation, facing the Discipline Paradigm Crisis and theoretical difficulties.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educational theory to the "people", has established people's education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adaptability of the basic category, and respected by the education narrative method close to the world of education and life, commit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riginality, endogenous, educ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independence, fro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eory,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y to meet even criticism, innovation change the function and provide a new paradig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研究项目“教育优先发展法制保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并用以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特定的概念、范畴、方法构建相应的教育理论体系。学术界关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一直争议不休,甚至可谓面临着深刻的学科危机,霍斯金曾说:“‘教育学’不是一门学科。今天,即使是把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复新,瞿葆奎;教育人类学:理论与问题[J];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2 郑金洲;程亮;;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丁钢;;教育学学科问题的可能性解释[J];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龚兵;;近代大学课程世俗化及其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刘志;;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5 张亚丽;;博尔诺夫空间观对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苏彩琴;;自由的真相——从《老妇与猫》看个体的处境与自由[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10 肖正德;;国外教学研究文化学取向述评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彭涛;;公开还是不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的理解[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荣艳红;;“按成绩拨款”:1862年英国教育修正法案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佳;;中小学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忻歌;;科普互动展示的人性化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yN;团队情绪智力、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岩;SNS对人际传播的不良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3 田亚婕;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班主任专业素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欧阳鑫;改造与提升[D];南昌大学;2010年
5 曹彩霞;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锋;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蕾;传播学范式批判与重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云雷;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李明菊;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跃;中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学科发展之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静;;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9期
3 海路;;一部推进中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力作——评滕星的《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4 祁晓霜;;人类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5 张宏宇;;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J];高教论坛;2010年09期
6 吴念香;教育人类学[J];高教探索;1987年04期
7 洪川;;教育人类学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8 郭岚;;钱民辉的《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与田野工作》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钟言;;教育人类学[J];全球教育展望;1987年06期
10 孙福万;远程教育的空间观——从人类学的观点看[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解毅飞;孔靖;;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式及方法体系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郑文范;;基于范式的科学学学科演进逻辑分析[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巴战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涂元玲;“文化中的教育”:美国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George D.Spindler 之文化教育人类学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巴文泽;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6 魏长宝;“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教授 景海峰;国学:从书本走向生活[N];深圳商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微;企业管理科学化的理论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唐力行;庙会:神圣·凡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2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崔英锦;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7 赵淑岩;以校本课程建构透视牧区教育的自由与多元[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巴战龙;人类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甜;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白芳丽;以库恩“范式”理论反思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3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会;德国、奥地利的教育人类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恬;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陈凤娥;“状元村”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冯跃;藏族中学生内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观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肖智慧;土家织锦工艺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婧;奥格布(John Uzo Ogbu)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9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9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