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目的观解读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观解读与启示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杜威 教育目的 传统教育 教育过程 相互作用 启示 外在目的 解读 人与环境 内在目的
【摘要】:作为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经常被误读。教育并非无目的。所谓无目的,只是特殊语境下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蕴含深刻的教育思想。重新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对于认识教育的内涵、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Abstract]:As a famous modern American educator, Dewey's view of education is often misunderstood. Education is not without purpose. There is no purpose, just a way of expression in the special context, which contains profound educational thoughts.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Dewey's view of education,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华东师大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由于他对教育目的观的独具特色的表述,以及多次强调“教育过程本身无目的”,而历来被当作“教育无目的”观的代表而遭到批评。本人认为这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误读。一、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解读(一)杜威教育目的的本来含义杜威曾提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铁军;两种不同哲学上的“实践”与“效果”[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3期
2 金立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明珠——上海大学的功绩、性质和特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鲍宗豪,刘文放;简论道德的客观标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夏瑞庆;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赖志奎;安源工人教育的特点和历史意义[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6 张玉良 ,赖志奎;党创立时期的安源工人学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7 罗汝忠;;孔子的教育思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卢勤良;;三边公学思想教育方面的几点经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冯天泽;;小博勒:《美国学术思想中的自由与命运——从爱德华兹到杜威》[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4期
10 ;我国古代的第一本教育专著[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攸根兰;;浅谈特殊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及方法[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2 陈琦;张建伟;;再论建构主义学习观[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冯素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蒋福泉;;学习陶行知 发展师范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5 吴润根;;改革传统教育的一代宗师[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李子魁;;伟大的“不谋而合”[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7 刘蕴宽;;师陶札记三则[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郭介成;;谈职业教育之“主义”——读陶行知先生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9 刘皇风;安金珍;王军;;奥尔杜威上极性过渡带的形态[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10 曹祥荣;;细胞生物学学科群设置的探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确立三个支点 明确教育目的[N];检察日报;2000年
2 冯晨;年轻美国的老报纸[N];吉林日报;2000年
3 郑佳珍;以“立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N];人民日报;2000年
4 顾明远;也谈“教育是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乔纳斯·F.索尔蒂斯(作者系原英文版编辑);后现代课程观[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胡乐乐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教育学视野中的课堂本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文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N];光明日报;2001年
8 张健;陶行知在今天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汪大昭;抓住今日 为了明天[N];人民日报;2001年
10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清华;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余泽娜;经验、行动与效果的彰显[D];复旦大学;2005年
8 田光远;科学与人的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国强;评杜威工具主义真理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佘绍扬;《学校管理中的短期行为的表现及防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国民;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新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聂薇;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吴根洲;二战后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目的的演变对科学教育内容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06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0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