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杜威科学探究思想的深层结构
本文关键词: 杜威 科学探究 民主社会 科学课程改革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当前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对杜威科学探究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当今科学探究的内涵。科学探究与民主社会是杜威科学探究思想的深层结构,前者需要人们了解杜威的经验主义观点,后者则是杜威所有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都围绕的核心目标。杜威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民主社会的活动方式是一致的"的观点也对当前我国科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Abstract]:"Inquiry as the core of scientific learning" is one of the core goals of the current science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The study of Dewey's scientific inquiry thought helps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oday's scientific inquiry. Scientific inquiry and democratic society are the deep structure of Dewey's scientific inquiry thought. The former requires people to understand Dewey's empiricism, the latter is all Dewey's philosophy. Dewey's viewpoint of "the method of scientific inquir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way of democratic society" also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reform of science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当前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约翰·杜威在《逻辑:探究的理论》中最早提出了科学探究的概念,并从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科学探究的特点和本质进行了系统研究。我们目前对科学探究所有特点的分析大都可以从杜威的思想中找到根据,其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铁军;两种不同哲学上的“实践”与“效果”[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3期
2 鲍宗豪,刘文放;简论道德的客观标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冯天泽;;小博勒:《美国学术思想中的自由与命运——从爱德华兹到杜威》[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4期
4 贺麟;;实用主义是导致折衷主义和诡辩论的思想根源[J];学术研究;1980年03期
5 张劲夫;追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J];安徽教育;1981年10期
6 陈汉才;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A.C.奥恩斯坦 ,刘付忱;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1期
8 张文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九十诞辰纪念[J];江淮论坛;1981年05期
9 戴自俺 ,楼化篷;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我见[J];江淮论坛;1981年06期
10 柳之榘;陶行知教育思想不同于杜威三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琦;张建伟;;再论建构主义学习观[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冯素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蒋福泉;;学习陶行知 发展师范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吴润根;;改革传统教育的一代宗师[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李子魁;;伟大的“不谋而合”[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刘蕴宽;;师陶札记三则[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7 郭介成;;谈职业教育之“主义”——读陶行知先生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刘皇风;安金珍;王军;;奥尔杜威上极性过渡带的形态[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9 黄藤;张于堂;;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更大地发挥民办学校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A];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林美玉;;新科学课程标准对中师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导向[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晨;年轻美国的老报纸[N];吉林日报;2000年
2 乔纳斯·F.索尔蒂斯(作者系原英文版编辑);后现代课程观[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建平;新课程标准:权威有说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胡乐乐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教育学视野中的课堂本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文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N];光明日报;2001年
6 郭凌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创新意识[N];光明日报;2001年
7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刘植义;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N];光明日报;2001年
8 康云清;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N];光明日报;2001年
9 张健;陶行知在今天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于彤;中学物理要“变脸”[N];科学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学福;模拟视角下的探究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余泽娜;经验、行动与效果的彰显[D];复旦大学;2005年
6 田光远;科学与人的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8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黄都;关于复杂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国强;评杜威工具主义真理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国民;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聂薇;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周化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颜丙峰;论科学精神的缺失与现代教育的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亓英丽;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高霞;科学探究在中、美两国小学科学教材中体现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51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5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