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现状与反思:SOLO分类法国内应用研究十年

发布时间:2018-01-30 15:31

  本文关键词: SOLO分类法 应用研究 现状反思 出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SOLO分类法引入国内十年来,其研究态势比较活跃,研究前景已初露端倪,但研究视野较窄,主要集中在对开放性试题的评分和单一试题情境的应用上。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持续深化SOLO分类法的开放题评价研究,着力SOLO分类法的封闭题评价研究,注重SOLO分类法在宏观层面的开发应用,注重SOLO分类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omestic ten years SOLO classification method, its research situation is more active, the research prospect has been created, but on a narrow field of vision, mainly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open-ended test and single Situational Questions 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open problems continue to deepen SOLO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closed problem to SOLO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LO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acro level,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SOLO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香港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开放性学业成就评价与课程标准的匹配度研究》(项目编号:07JC880007)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08GG1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1
【正文快照】: 一、SOLO分类法简介SOLO分类法的产生,来源于定义学习不同水平质的差异的需要。为了评价学习和发现学生对特定主题达到了何种水平,我们很有必要清晰描述学习在其质性增长的任一阶段是什么样的。SOLO分类法是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学习质量的结构非常复杂,一般包括两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祥兆;;数学开放题的SOLO评分方法初探[J];数学通讯;2006年01期

2 李英杰;;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阅读能力评价上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刘京莉;以SOLO分类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初探[J];教育学报;2005年04期

4 高凌飚,吴维宁;开放性试题如何评分?——介绍两种质性评分方法[J];学科教育;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文庆城,许应华;中学生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评价初探[J];化学教学;2005年Z1期

2 文庆城 ,许应华;PTA量表法评价化学猜想与假设能力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3 何亮;;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改革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1期

4 何亮;高中思想政治学业评价体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5 李英杰;;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阅读能力评价上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宋洁,赵雷洪;SOLO分类评价法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10期

7 吴红梅;;PTA量表在“新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5期

8 吴有昌;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国忠;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朋贵;关于概率概念的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冯高斌;教学质量模糊评价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 李英杰;小学生阅读能力学业水平评价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丽芬;农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创新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颖;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永双;理科师范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学先;高中地理开放性试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程慧;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婧;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的特点及演变规律[D];西南大学;2007年

10 甄新武;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部分的实施与评价实验[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龚雷,戴再平;进入考试的数学开放题(续)[J];数学教学;2004年02期

2 夏小刚;国内外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03期

3 高凌飚,吴维宁;开放性试题如何评分?——介绍两种质性评分方法[J];学科教育;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2期

2 徐林;卢转华;;基于游戏化教学的网络平台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年04期

3 郑元元;杨昊凡;;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07期

4 张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7期

5 魏安石;;计算机软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6 陈霞;;中外高校教育技术应用现状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7 龙文颂;;BBS论坛在中职多媒体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1年07期

8 袁婷;王林;张钰梅;;基于微博的网络交互学习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6期

9 成晓娟;彭丹;;Moodle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1年08期

10 张红兵;孟祥彬;邢士宾;;基于3G手机的M-Learning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树英;;学生指导与心理应用研究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郝丽萍;朱华燕;陈伟伟;;工科院校心理健康多元干预系统的应用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泰峰;邹永毅;周通德;;教学与学习环境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教师信息技术“三位一体教学”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郑晓边;耿北玲;;中专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郭光友;曾令涛;吕小定;唐清安;;教学多媒体信息资源表征及应用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邢晓春;;对远程自主学习涵义的界定与辨析[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卢谢峰;申继亮;;教师职务绩效评定量表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施钢;宋京晶;周蜜;;团体辅导在经济困难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迟立忠;王立才;;初中生内向/外向性自我意识及自我监控与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远;打造全新多维互动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范岳;普教信息化新亮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3 ;开启规划各地凸显工作亮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4 记者 方兴业;广东可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潘克明;新的一年 新的起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袁振国;2008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要点[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鲍东明;着力建设中国气派教育科学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王海玲;第二届全国养成教育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新乡日报;2008年

9 程墨 邵振纲;打造教育现代化的基础网络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任震宇;手持式图形计算器将让学数学更轻松[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爱中华;心理类型理论在中国高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健康;教学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君;CAI在狭义相对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萍;质性分析工具的比较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楠;M-Learning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丁璐;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文礼;交互智能性教学课件在通江片区中学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月芝;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祝彩霞;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程秀丽;基于校园网的课程学习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淑华;Blog(网志)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海燕;电子游戏在大学生个性化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76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76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