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本文关键词: 留守儿童 曾留守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特殊群体 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 心理障碍 儿童问题 针对性 小学阶段 出处:《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留守"影响到了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它对儿童的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长远的,不仅在中小学阶段,也扩展到了大学阶段。但是通过对研究我们发现,现有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大多只停留在现状的探讨层面,对其影响深度及长久性的探讨和研究较少。因此研究曾留守大学生(即进入大学后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大学的教育、管理等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Abstract]:"Left-behind" affects all aspect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its impact on children is not temporary, but long-term, not onl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ut also in the university stage.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left-behind children is not deep enough, and most of them only stay at the level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left-behind college students (that i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fter entering university)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ing specific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西华师范大学2008年度德育研究课题(西华师范大学2008D09)
【分类号】:G444;G6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永健;杜文东;王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2 黄中岩;;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晓红;试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余德锋;;浅析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张建勇;;大学生心态的研究进展[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傅雪林,殷恒婵,郑恒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黄宝娥;素质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夏凌翔,万黎;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8 曹华清;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原因透视及对策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刘一华;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分析及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10 余琼;浅议高校心理咨询模式的构建[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丽娜;赵德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综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希庆;;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的类型、成因与对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萍;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龙燕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明睿;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颜小勇;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焦虑大学生干预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志华;团体心理辅导对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肖建伟;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骆一;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华,张旭东;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助学工程的构想[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邓旭阳,郭晋林,王小玲,何壮湘,李卉,李辉,姜婷娜;团体心理疗法促进大学新生环境适应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3 李艳红;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扶持的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黄映芳;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张鸿;双刃剑:网络与大学生[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4期
6 黄中岩;;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6年02期
7 虞红;邢文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J];神州学人;1994年06期
2 孙顺其;;“留守儿童”实堪忧[J];教师博览;1995年02期
3 张志英;“留守幼儿”的孤僻心理[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1期
4 郑志贤;谈易造成学业不良的家庭教养态度[J];教书育人;2000年09期
5 慈勤英,李芬;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教育弱势地位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6 张万敬;;为“留守儿童”呼唤“家爱”[J];辅导员;2002年21期
7 赵娟;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J];社会;2003年09期
8 佘凌,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赵娟;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8期
10 余凌,罗国芬;谁对青年流动人口的下一代负责——兼谈“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J];青年探索;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范方;桑标;苏林雁;;“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状况及其对心理发展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雷声;;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讨[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杭蓉珍;;让爱相随——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李琳;;浅议贵州省“扶贫”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穆威;;浅析遵义市“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原因[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陈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亟待解决[N];光明日报;2002年
2 宛择;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亟待解决(下)[N];江苏科技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磬;农村教育关系小康大业[N];光明日报;2003年
4 记者 李函;义务教育面临新考验[N];四川政协报;2003年
5 李揽月;打工教子难取舍留守儿童问题多[N];安徽日报;2004年
6 王根喜 采写;关注未成年人成长[N];安徽日报;2004年
7 何玉洁;农村“留守儿童”境遇堪忧[N];安徽日报;2004年
8 袁志国;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日子[N];中国妇女报;2004年
9 高东海;性教育不应留盲区[N];中国妇女报;2004年
10 ;为“留守儿童”当“代管妈妈”[N];中国妇女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邬定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许世华;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肖秀娟;论我国未成年人监护的缺失及立法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田达;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的成因、问题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6 易高峰;重庆市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品德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张富东;农民工家庭伦理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崔应会;公共新闻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爱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本文编号:1545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54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