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
本文选题:压力 切入点:精神卫生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2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广州医学院学生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分类号】:B844.2;G6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雪莲,王绪朗;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概观[J];青年探索;2005年02期
2 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 陈文莉,王光状,褚庆柱;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郑红;;大学生压力应对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5 郭楠;;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述评[J];医学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6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7 徐长江,钟晨音;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正维;李敏;;师范专科生焦虑状况及其干预措施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夏凌翔,万黎;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伍妞;张小山;;当代大学生现实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地区3所高校为例[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4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5 杨群,王家同,王锐安,刘喜文,刘冬焕,郎红娟;军队院校地方计划生与地方大学生16PF测查结果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6 张存库,杨永革;扩招条件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4期
7 王成奎,丁志卫;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郑希付;罗品超;;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调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9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蔡晔;大学生违纪违法现象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蔡圣刚;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枫;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和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李超;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罗品超;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章明明;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游洁;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狄敏;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邹凤梅;高校全员参与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模式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群;军队院校地方计划生与地方院校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杨俊茹,张磊,陈雁飞,史晓敏;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陈庆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性别差异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王富荣,龚惠香;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比较与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10期
5 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杨仲明;当代大学生高度紧张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7 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齐平,吴金昌;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11期
9 陈淑菊;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1期
10 周婷,金花,武春芳;农林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调查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芹,梁虹,徐首庄,张春燕,张欣,王力;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校医;2005年03期
2 云珠;别让不良心理控制你[J];医药与保健;2005年05期
3 余欣欣;郑雪;宛燕;;桂林市小学生心理压力源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10期
4 唐莉;赵玉芳;;国外职业倦怠研究的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5 周跃萍,周莲英;不同职业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年01期
6 李进忠;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美国的研究结果和经验[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9期
7 岳颂华;张卫;甄霜菊;;压力应对:关于儿童青少年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吕莉;;工作压力及应对策略[J];大众心理学;2007年05期
9 肖莉;冯健;;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何玉梅;姚本先;;心理一致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健敏;蔡啸;;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旗;林健;;新组建高校教师压力管理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陈夏芳;马剑虹;;认知初级评价及其与压力的应对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王道阳;姚本先;;大学生压力源的问卷编制及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吴玄娜;王炜;谢娟;蔡祯祯;;自我提升对积极压力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梁海霞;戴晓阳;;医生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赵晓晨;徐光兴;;心理热线咨询员的工作特征及压力源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胡雯洁;;西北地区预科生的压力源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路晓宁;;日常烦心事研究概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杨健身;徐美英;黄一民;张锡坤;吴君壁;宋秀兰;;儿童精神卫生偏异的发生率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防治的初步探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柏晓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精神卫生不容忽视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刘敏 记者 邓晓洪;外国专家助力我市灾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晴;关注精神卫生[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晓冬;抚平受伤的心灵[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杨咏梅;直面抑郁症[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钱峰;教普通人学会心理保健[N];健康报;2004年
8 小雪;心理健康应从少儿抓起[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北京回龙观医院 武雅学;医院新增“金融病”救心比救市更重要[N];北京日报;2008年
10 孙莹;压力源:“收入”与“消费”[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梅;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效果及其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胡宓;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凯梅;珠三角地区职业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宋守君;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初步编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毛森彪;银行员工效能感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勇剑;成教生压力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陈卓;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戴颖;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建萍;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玉兵;中学新生压力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压力的调节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占格;情绪智力在警察工作倦怠问题产生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朱林仙;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2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67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