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政策过程:政策研究的视角
本文选题:课程研究 切入点:课程政策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20期
【摘要】:随着近年来大规模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多的课程活动从单纯的专业探讨转变为国家层面的政策安排,人们开始从政策研究的视角关注课程及其改革。但课程政策研究积弱的事实却限制了课程研究的基础理论发展和课程政策实践的现实引导,更阻碍着公众对于课程政策及其过程的认知程度和参与水平。因此,加强课程政策研究成为当下拓展课程研究视域的重要途径。本文正是希望通过澄清课程政策研究的当下图景,对课程政策及其过程进行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再建构,强调以聚焦课程政策过程作为深化政策基础研究的突破口,了解政策过程的现象与本质,引发人们从政策维度关注课程问题,以此拓展课程研究的多元化视角和应用性理论。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large-scal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in recent years, more curriculum activities have changed from mere professional discussion to national policy arrangements. 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curriculum and its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research, but the fact that curriculum policy research is weak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theory of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al guidance of curriculum policy practice. It also hinders the level of public awareness and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policy and its processes.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f curriculum poli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expand the horizon of curriculum research. This paper hopes to re-examine and reconstruct the significance of curriculum policy and its process by clarify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policy research. The focus on curriculum policy process is emphasized as a breakthrough to deepen the basic research of policy, to understand the phenomenon and essence of policy process, and to arouse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curriculum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so as to expand the diversified perspective and applied theory of curriculum research.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学飞;茶世俊;;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杰敏;农村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何成刚,康长运;美国中小学教科书的选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尹弘飚,靳玉乐;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4 杨凤英;毛祖桓;;美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功能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李孔珍;洪成文;;教育政策模型的比较研究——政策主体和政策环境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6 李娟华,刘彦文;浅析北京市“民办公助”教育政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孔昭林;论公共政策在公共行政中的科学定位[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陈学飞;;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定——“985工程”政策过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9 陈学飞;茶世俊;;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10 刘复兴;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谢来位;;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华兵;;政策过程理论回顾与展望——文献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礼鑫;朱勤军;;政策过程的研究途径与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从政治科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出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海龙;;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社会资本构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新维度[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杜兴洋;田进;;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政策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施雪华;孙发锋;;行政战略的分析框架及其中国意义[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陶学荣;吕华;;刍议政府政策执行力与公信政府的构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大力;路面性能的评价与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7 李纪武;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王吉恒;国有农场农业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9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10 傅鸿鹏;公共政策方案研制程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文星跃;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谢媛;政策评估模式及其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6 张永恒;中国海员外派及其政策法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7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郑利霞;关于新乡市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有贵;制度创新机制论[D];中南大学;2002年
10 肖鹏青;村民自治中的政府行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小英;;中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策略空间:一个对政策变迁的解释框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2 袁振国;政策型研究者和研究型决策者[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3 涂端午;陈学飞;;西方教育政策研究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侠;课程研究引论[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3期
2 环惜吾;英国教育家劳顿论教育理论的性质[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3 王觉非;英国政府加强对教学内容的领导[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6期
4 卫纯;课程论方面的一本科普读物[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4期
5 玛吉·英 ,黄明皖;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J];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02期
6 万大林;泰国课程研究中心介绍[J];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06期
7 张伟;开展协作课程研究,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工程基础学科[J];高等农业教育;1984年02期
8 万大林;泰国课程研究中心介绍(续)[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1期
9 托马斯·阿·龙勃格 ,卫纯;美国课程问题的讨论对研究教和学的意义(下)[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5期
10 埃利尔特.W.艾斯纳,埃利泽布斯.瓦伦思,廖哲勋;五种课程概念——它们的思想根源及其课程设计的思想(上)[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云;;论地理新课程与教师观念的更新[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黄志凌;;空亭——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研究[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姜美芬;;立足亲子课程研究 构筑亲子教育平台——智慧学理论在婴幼儿教育中的应用[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4 姜美芬;;“0-3岁婴幼儿智力智慧培育的课程”模式探寻[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5 栗丽;张玉超;;美日体育专业课程发展特征及对我国改革的启示[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苏明光;;千锤百炼打造一门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文课程——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研究与发展报告[A];横店·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珂;周艳丽;;国外体育旅游管理学士学位课程研究——以澳大利亚Southern Cross大学为例[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琚艳丽;;谈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案例开发及其研究[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齐卫平;;陈云与延安时期党的建设[A];闪烁真理光辉的思想宝藏——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程萍;李广洲;;后现代课程观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后现代观念[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骞;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唐青林;校本课程: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首都师范大学 郑莉;音乐教育发展异同谈[N];音乐周报;2000年
4 杨明全;多元课程意义的追寻与重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崔允o7(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李志成 邹施凯;江苏省东台中学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记者 李建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马慧/编译;美国高等教育的课程和教学研究趋势[N];科学时报;2001年
9 驻京记者 何连弟;教改日新月异 教研步履蹒跚[N];文汇报;2001年
10 姜义华;警惕博士学位贬值[N];文汇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东芳;课程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坚;泰国法政大学汉语专业汉语课程设置评介[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肖怀宝;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课程改革方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焦炜;课程行动研究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谢登斌;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洁;广西普通高中课程:现状及发展路向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安全;试论宁南山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罗欢;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乔梁;关于智能障碍教育的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孙琴干;幼儿园为主体的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77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67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