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世界、民族国家与现代学校:重思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

发布时间:2018-04-12 10:20

  本文选题:世界观 + 民族国家 ; 参考:《教育学报》2009年05期


【摘要】:既有的解释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产生原因的分析视角,或淡化了世界因素的影响,或未能深入地回答"为什么晚清政府选择教育作为回应挑战的重要手段"、"为什么模仿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等问题。它们倾向于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理解为政治自觉的结果。然而,表面上的政治自觉,实则根源于意识不及的文化-认知因素,它与晚清时期世界观的转变深深勾连,正是新的世界观合法化了民族国家模式。而支撑民族国家模式的各种信念又使晚清士大夫相信,建立学校教育制度是造就政治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Abstract]:The existing analysis angle of view to explain the causes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or downplay the influence of the world factors,Or fail to answer in depth the questions of "Why did the late Qing government choos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 and "why mimic the educational models of other countries".They tend to interpret the emergence of our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as the result of political consciousness.However, the apparent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s actually rooted in the cultural and cognitive factors which are not conscious. It is the new world outlook that legitimizes the nation-state model, which is deeply link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outlook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All kinds of beliefs that support the model of nation state make scholars and officials in late Qing believe that establishing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bring up political talents and realize the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青年基金课题“社会转型与政治教育变革的社会学研究”(CAA080213)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研究”(D2008/01/009)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小著;中国近代思想家对民族国家理论的认识[J];安徽史学;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良发;;张君劢的儒家哲学复兴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钱雯;;历史与人:鲁迅小说的两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刘国华;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正面推动作用[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7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8 周良发;唐建兵;;梁漱溟文化民族主义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张希林,张希政;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的张百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董淮平;;解读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之认同[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广福;;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4 孟泽;;母语的母语——“国语”乌托邦与汉语诗歌的“方言”属性和“地方”属性[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胡艳;;清末绅士阶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高谦民;;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谷忠玉;;近代西方女性观在中国的传播路径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10 霍云丽;;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华的传播与接受[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8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秋萍;“自然发展”视域下的学前美术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U,

本文编号:1739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739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