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美感认知理论的观点
本文选题:认知活动 + 美感认识论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摘要】:美感认识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人的认知活动除了逻辑思考,还包含感官知觉和情感的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让人藉着不同的途径由外界获得信息,细致分辨其中的特质,让人有真切的认识。基于感官知觉所发展出来的表征形式,更让人藉以将自己的知识公开化,参与社会与文化的建构。当知觉与知识相互结合,人还能发展出直觉的能力,让我们藉着"有信息基础的猜测",迅速掌握整体情境特质。学校课程若要改变孩子的心智能力,则应提供孩子通过多重表征形式去理解与建构意义的经验。如此具有美感体验的课程无法事先完全规划,而必须由教与学的历程经验来完成,所以,由美感认识理论来看,课程根本是在教学中形成的,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
[Abstract]:The basic argument of aesthetic cognition theory is that human cognitive activities include the functions of sensory perception and emotion in addition to logical thinking. Different sensory perception allows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from the outside through different channels, to distinguis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carefully, and to make people have a true understanding. The form of representation based on sensory perception allows people to open their knowledg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ety and culture. When perception and knowledge are combined, one can als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intuitively, let us quickly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y "information-based guesses". If school curriculum is to change children's mental ability, it should provide children with experience in understanding and constructing meaning through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The curriculum with aesthetic experience can not be fully planned in advance, but must be completed by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refore, from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cognition, the curriculum is basically formed in teaching, no teaching is not enough to become curriculum.
【作者单位】: 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国忠;关于美感经验——朱光潜美学评述[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 欧阳松;“兴趣”琐言[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黄贯群;山水传说与山水美的欣赏[J];社会科学家;1988年03期
4 汤仙月;课程内容表征形式多样化探析——多重智力理论对课程设计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1年03期
5 魏群;美学与美的思索[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马采;;释“移感”[J];学术研究;1980年01期
7 陈林桥;;试论对物理习题的表征问题[J];物理教师;2006年10期
8 姜艳秋;试析朱光潜倡扬的“心理距离"说[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包建新;刘军平;;洪毅然美学思想中美感理论的演变轨迹[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许道明 ,朱式蓉;朱光潜前期美学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晓东;傅小兰;;信息表征形式对解决贝叶斯推理问题的影响[A];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巧玲;阴国恩;;关系复杂性对辨别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捷;赵勇;许振晓;李东和;李亚兵;;景观意象导向型古镇遗产保护与可持续规划理论初步研究——以建设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草案)为例[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民生;;浅谈诗歌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成立;;新闻摄影视觉冲击力与形式美[A];两翼齐飞昂首新世纪——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1年
7 何华;;数字比较的十位-个位一致性效应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何清;杨龙;;新疆沙尘暴气象灾害风险性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丘隶;;艺术教育在社会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祥;信息整合的脑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张朋;前额叶的认知控制对选择性注意的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吴莹;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卫东;教师个人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坤玉;朱光潜“美感经验”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陆军;宋明理学中的德性与见闻之辨[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剑眉;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的艺术思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卢建洲;视觉的轨迹[D];河南大学;2006年
5 陈宁;论爱伦·坡心理恐怖小说中的恐怖美[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沈芳芳;梅洛庞蒂身体美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7 赵春梅;理念与现象的融合[D];天津大学;2006年
8 席晓涛;剖面思维解析[D];东南大学;2005年
9 赵娟;锚点对集中呈现信息条件下单一因果判断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任俊;不同内结构表征和外结构表征对儿童解决数学学科问题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9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4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