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胡适与第八届教育会联合会

发布时间:2018-05-06 06:40

  本文选题:胡适 + 第八届教育会联合会 ; 参考:《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5期


【摘要】:第八届教育会联合会是1922年学制出台的关键会议。会后,胡适写了《第八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讨论新学制的经过》一文,记载了会上浙江代表大骂当时的教育总长、次长,他居中调解教育部和教联会冲突的事情。这篇文章成为现在研究胡适以及1922年学制的重要材料。但胡文所记事件,其间的转折甚为复杂,如以胡适在第八届教联会前后和会上的一系列言行为切入点,旁及各位与会者,扩及这一时期教育界的相关情形,则可重新定位胡适调和论的立场和结论,也可修正一些关于会上发生激烈冲突的习惯性看法,并清楚地反映20年代初期学制改革中教育界复杂的众生相。
[Abstract]:The eighth Federation of Educational Associations was the key conferenc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chool system in 1922. After the meeting, Hu Shi wrote an article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new school system by the eighth National Federation of Educational Associations, which recorded the incident in which Zhejiang deputies scolded the then education chief and deputy chief, and he was involved in media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Federation of Education unions. This articl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Hu Shi and the 1922 academic system. However, the turning point in Hu Wen's account of the incident is very complicated. For example, with the series of words and deeds of Hu Shi before and after the eighth session of the Federation of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participants will be sidelined and the relevant situation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will be extended during this period. It can reposition Hu Shi's position and conclusion of harmonic theory, revise some habitual views about the violent conflict in the meeting, and clearly reflect the complicated facets of education in the early 1920s.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雪燕;胡适对1922年新学制创建的贡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宁;;北洋政府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筹办与纷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欧阳哲生;;胡适与西方近世思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陆发春;;新文化与新生活:以胡适及《新生活》周刊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徐希军;胡适对苏联外交的评判——以对华政策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5 吴汉全;;高一涵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努力方向[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6 武吉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观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7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8 冀爱莲;郭炳通;;胡适海外汉学观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9 吴元康;;胡适致章希吕两通书札系年辨误[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10 刘佰合;;梁启超与胡适年谱思想之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改平;;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伦信;;论清末高等学堂与民初大学预科的中学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刘维开;;国防会议与国防联席会议之研究修正——抗战初期相关史实的辩正[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5 闫润鱼;;试论有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1890~1949)[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6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7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艳;同光体代表诗人心路历程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雷;历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格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亮;胡适文学教育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孔令辉;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胡适文学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宏;李瑞清工艺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7 孙亮;吴佩孚与苏联(1925-1927)[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苗苗;张季鸾报业活动中人脉网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娜;中美高中理科资优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卜春鹤;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国民;胡适对白话文教学的贡献[J];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2 钱耕森;;胡适的家庭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3 周玉和;胡适与五四运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4 张家钊;胡适文艺思想剖析[J];天府新论;1994年02期

5 鲁;;民国史上“七大奇事”之一[J];教师博览;1994年09期

6 方利山;胡适重审《水经注》学术公案的几个特点[J];黄山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荣瑞和;胡适文学革命理论刍议[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8 瞿海燕,易武;胡适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9 覃文珍;西乞医国术——留美时期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形成及初步实践[J];云梦学刊;2004年03期

10 魏邦良;;“适之先生,爱惜羽毛”[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芳;;胡适和民国时期的大学体制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田建民;;重史求实、新旧兼容的学术原则与治学方法——从钱钟书对胡适和周作人的批评及对文言与白话的评说谈起[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5 陈鸿祥;;《王道诗话》若干相关史实之辨正[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6 姜建;;瞿秋白、鲁迅与胡适的一次交锋[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丕洋;;评胡适的真理观[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9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道德;;胡适的科学方法简析[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明远;胡适的经济生活[N];南方周末;2004年

2 陈平原;“大家”与“全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伍立杨;两本胡适传[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4 余岸竹;胡适先生掠影[N];团结报;2000年

5 ;湖北省出版《胡适与<自由中国>》[N];湖北日报;2004年

6 谢泳;大树凋零[N];华夏时报;2002年

7 张树伟;“我比胡适还理解胡适!”[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杜德机;胡适与钱锺书[N];东方早报;2010年

9 风石堰;自由与容忍之间的胡适[N];文学报;2004年

10 李国涛;重寻历史的真相[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4 广少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素梅;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尹从刚;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从“人”的解放看鲁迅与胡适的内在精神联系[D];河北大学;2003年

2 刘恩贤;胡适的中国文学观[D];青岛大学;2004年

3 李霞玲;胡适的科学文化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5 唐亚军;胡适人权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谢江平;胡适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7 顾小燕;翻译家胡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余敏;胡适思想矛盾的表现与解读[D];湘潭大学;2004年

9 胡琴娥;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10 赵卫东;胡适白话文学理论的现代语言学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51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51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d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