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教学论”学科位置之思考
本文选题:课程与教学 + 学科位置 ; 参考:《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5期
【摘要】:教育理念的转型正引起各学科教学方法的转变,这种转变似乎还没引起师范教育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的调整和改进,以致"学科课程教学"理论在基础教育中没有得到全面理解和运用,这其中有学科教学历史发展短暂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认识的原因。从专业培养方向来看,只有将"学科课程教学论"落实到师范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才能使教学的科学性成为教师培养的一种自觉。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 is leading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in various subjects, which seems to have not yet caused the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normal educa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specialty and curriculum. As a result, the theory of "subject course teaching"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and applied in basic education, among which there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brief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subject teaching and the reasons for teachers' personal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irection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nly by putting "subject course teaching theory" into the core curriculum status of normal education, can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eaching become a kind of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 training.
【作者单位】: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2006年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项目“‘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地位和学科内容研究”(06037)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2 巴战龙;教育学的尴尬[J];读书;2003年10期
3 李政涛;解读课程理论与教育学的关系——兼论当前课程研究方向的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陈桂生;;教学法的命运[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秀华;;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2 谈儒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教育的两种改革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钟以彬;;困境中的高校执行力:模式分析与途径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5 沙银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白媛媛;牛海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王学书;论“减负”[J];安顺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刘荣琴;唤起儿童的创造潜能——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吴耐军;;高师教育类课程“角色体验”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吴渝;对高师运用微格教学的几点阐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波;;新形势下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学前教育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建仁;;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赵旭东;廖其发;;近现代教育家对农村成人教育内容探索的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傅资云;;乌申斯基论习惯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马希平;;从媒介素养的提升到构建音乐基础学科的课件平台[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9 陈永申;;文化现代化的若干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潘永兴;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姗姗;创新型校长成长条件与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静;流行歌曲: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旭;关于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庄益君;初中生学习活动中实现品德成长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5 朱干香;中职学校政治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鲁吟月;中等职业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7 毛志新;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楠;中职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颂欢;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优化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婷;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拓展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教育学终结了吗?——与吴钢的对话[J];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2 张楚廷;课程与课程论研究发展的十大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1期
3 钟启泉;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海燕;;关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策略的若干思考[J];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2 丁邦平;;科学教育学科建设三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1期
3 王鉴;;近十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4 邵春安;;以和谐教育理念引领学校课程与教学[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5 ;西南大学课程与数学论国家重点学科介绍[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12期
6 汪基德;黄华蕊;郑静雅;;教育学科不同专业人员的教育技术观比较研究——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5期
7 李洁;张建珍;;2010年全国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10期
8 肖正德;卢尚建;;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成就和经验[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10期
9 蔡宝来;晋银峰;;当代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与时代课题——2007年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2期
10 蔡颖;罗锡文;谢小妍;易晖;;农业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邦平;;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三题[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献水;李雪峰;陈平;张心彬;;浅谈加强煤层气学科人才培养[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3 秦国华;段志云;吴效良;;适应“两场”需要 加强产品技术学科建设[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王永炎;;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的思考[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莉萍;陈宏础;任国胜;;建立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搭建学科建设基础平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靳高风;;犯罪学学科规训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刁本恕;刁灿阳;;试论中医外治学科建设的必要性[A];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2009年
8 史培军;李京;潘耀忠;陈军;刘慧平;王平;;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探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沈国弟;;论建立高校学科建设的文献保障体系[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付磊;毛英军;;从国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学科建设得到的几点启示[A];青岛市医学工程第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人才孵化器 振兴新引擎[N];徐州日报;2010年
2 边丽霞 涵薏;战略先行创佳绩[N];上海科技报;2010年
3 张三夕;谈谈学科建设的非学术化问题[N];文艺报;2004年
4 记者 张策;本市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N];天津教育报;2007年
5 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 王学全;强化特色优势 实现行业高校的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褚振江 刘德茂 记者 李绪成;活力勃发正扬帆[N];解放军报;2009年
7 记者 方亮;沈航由“学院”更名为“大学”[N];辽宁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本报通讯员 易海明;学科建设是高师院校的发展之本[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夏斐邋本报通讯员 周挥辉 刘中兴 党波涛;枝繁叶茂桂子山[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于丽珊邋通讯员 黄显斌;302医院学科建设步入“快车道”[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陈煜辉;中医情志学科建设及情志病证临床防治框架构建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7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钱雨;儿童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冲锋;领导教育学的学科自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班武;医科大学学科建设动态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评估软件系统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2 高昀;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规划[D];湖南大学;2005年
3 李小晖;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回顾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婷婷;钢琴即兴伴奏学科建设雏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丹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于文波;研究型学院学科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栗新;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乔宏刚;1987年-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概述[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何杨;追求“史”的分量 写“史”意识的灌注[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程艳峰;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当代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7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8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