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及消解
本文选题:道德教育 + 道德悖论 ; 参考:《教育学报》2009年01期
【摘要】: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指的是发生在道德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正当的道德行为选择却同时产生善与恶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的特殊情况。与道德教育中的其他悖论现象相比较,道德悖论是一种结果式悖论,并且道德悖论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共时性存在的自相矛盾。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而言,道德规则本身具有的"二律背反"特征是道德悖论产生的首要原因,而学生道德智慧的缺失和道德教育中人性向善假设的被利用则是道德悖论产生的另外两个主要原因。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可知,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并不可以完全消除,而只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来降低道德悖论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道德悖论带来的危害。
[Abstract]:Moral paradox in moral education refers to a special situation in which a legitimate choice of moral behavior in the field of moral education produces both good and evil contradictory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with other paradoxical phenomena in moral education, moral paradox is a kind of resultant paradox,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good and evil in moral paradox is a contradiction of synchronic existence. As far as the causes of moral paradox in moral education are concerned, the character of "two laws against" itself i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emergence of moral paradox. The lack of moral wisdom of student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hypothesis of humanity towards goodness in moral education are the other two main reasons for the moral paradox. From the causes of moral paradox in moral education, we can see that the problem of moral paradox in moral education can not be completely eliminated. But only by cultivating students' moral wisdom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moral paradox or reduce the harm caused by moral paradox.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广荣;;道德悖论的基本问题[J];哲学研究;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钱广荣;;道德悖论研究需要拓展三个认知路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王习胜;;关于道德悖论属性的思考——从逻辑的观点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吴先伍;;道德悖论的缘起与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王小飞;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选择与定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7 廖申白;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叶东惠;;回归、提升、创新——从伦理层面构建“和谐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沈晓阳;论责任的内涵、根据、原则[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孙玲;唐爱民;;当前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J];成人教育;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4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6 李霁;诚信与中国患医关系的重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方秋明;汉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曹孟勤;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4 杭功元;康德在宗教观上的继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01年
5 高山杉;康德之前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许雄波;越名教而任自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杨国庆;基督教理论与现代性观念的起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江城;论企业道德力及其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绍元;走向世界正义的现实乌托邦[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冷志勇;通向“善”的三条路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礼锐;论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甘葆露 ,李春秋;道德教育与四化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陈景磐;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常春元;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1980年09期
5 唐自杰;对一次道德认识发展过程的分析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蒋制心 ,张嘉馥;德育概念运用上的混乱应该结束[J];兰州学刊;1980年03期
7 梁忠义;日本的教育研究概况[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3期
8 苏真;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栗劲;试论法和道德[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6期
10 ;江苏省教育学研究会成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凌;王影;;关于性健康教育的思考[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张正明;;西郊凹村的科教富民[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3 吴东升;;试论幼儿早期思想品德教育[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吕梁;;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5 董会芹;程学超;;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取向及其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执着追求 甘于奉献 常年坚持影视教育进校园[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7 _5W有;;培,
本文编号:2045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4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