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工读生对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的后果评估

发布时间:2018-06-22 07:31

  本文选题:工读学生 + 攻击性行为 ; 参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4期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发现,工读学生和普通学生在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后果方面存在差异。和普通生相比工读生对自己通过攻击性行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估计过高,对其后果常常抱有乐观的期待。在这一点上男生常常比女生表现的更为突出。
[Abstract]: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self - efficacy and behavior responses of the students and ordinary students in aggressive behavior .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rough aggressive behavior is often estimated to be too high compared with ordinary students , and the consequences are often optimistic . At this point , boys often show more prominence than girls .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基金】:2003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青年课题“上海市四所工读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的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2003EJY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长好,邹泓;依恋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4 辛世敏,郝春东;儿童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5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6 王建新,刘兰花,褚会英;不同类型家庭中学生行为问题状况调查[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徐云,周宗奎;受欺负中小学生的应对策略与干预措施[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8 寇_g,马艳;儿童社会适应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特殊应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9 雷燕,李燕红;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特征及教育干预措施[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刘雄英;浅论心理理论及其研究趋势[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方芳;;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野;3-12岁儿童个性结构、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娟;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徐璇;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蒋强;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美萍;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谷传华;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在花;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窦刚;11-18岁学生性格的结构和类型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文权;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榕芳;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志亭;体育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作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宝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J];才智;2011年19期

2 陈玉焕;赵倩;;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李彦章;王萍;李超;;工读初中男生在行为抑制/行为激活系统上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7期

4 孟仙;余毅震;刘卓娅;张萍;;小学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5 刘卓娅;余毅震;张萍;孟仙;;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与攻击性行为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6 孙艳;余毅震;罗贻雪;杨奕;;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管理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7 罗贻雪;余毅震;杨奕;孙艳;;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外显自尊的相关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8 李萌;;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辅导[J];中学教育;2002年06期

9 高鸿;张静;赵杉;王亚莉;朱明宇;李晶晶;沈伟利;谢东;;江西抚州市青少年饮酒现状及其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10 毕凤娟;;儿童文学中爱的教育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希德;;影响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章秀英;陈书黛;;母亲攻击性行为、养育方式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相关研究[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单洪雪;李明军;;4~6岁儿童攻击性与社会认知技能的实验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青;王育;;幼儿攻击性行为减少的个案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5 李莉;;情绪压抑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机制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吴萍娜;叶一舵;;不同类型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芳;林丹华;;父母因素和同伴因素与工读学生饮酒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清;王晓辰;程利国;;幼儿攻击性行为装扮游戏矫正的多基线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田歆;张文新;纪林芹;张玲玲;;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清;王晓辰;程利国;;幼儿攻击性行为装扮游戏矫正的多基线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燕琳;怎样矫正孩子攻击行为[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杨晓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N];铜仁日报;2008年

3 刘华;自卑让人变得好斗[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4 李禾;职业枯竭容易导致离婚[N];科技日报;2004年

5 陈燕琳;关注孩子心理压抑的行为表现[N];健康报;2007年

6 李庭海;有品位男人更压抑[N];保健时报;2005年

7 记者 王莉邋实习生 刘蓉;白领一族“减压”进行时[N];经济参考报;2007年

8 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 杨放如;关注少年儿童品行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1年

9 郑毅;成才不能只靠智力投资[N];健康报;2003年

10 袁小海;孩子压抑的不同表现[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凡;云南省三地区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2 姚杜鹃;情绪图片诱发青少年情感性失明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范昌杰;成都地区藏、汉高中生自尊和攻击性行为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琛;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茜;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勇鹏;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冯晓阳;初中生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鲍娜娜;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攻击行为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牛晶晶;动漫中的暴力内容及其对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王健;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52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52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3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