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高校留级生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调查

发布时间:2018-07-15 08:22
【摘要】:目的了解高校留级生的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湖北、陕西3所高校96名留级生,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选取的留级生进行调查。结果高校留级生的抑郁情绪女生高于男生,其中SDS总分、抑郁的心理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校留级生获得了较低的社会支持,对于支持的利用程度更低;高校留级生的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有着明显的相关。结论留级大学生的抑郁问题值得关注;应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感,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level and social support of repeat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96 repeat students from 3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bei and Shaanxi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elected repeat students. Results the depression mood of femal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tudent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DS total score and depression (P0.05). University repeat students received lower social support, and the degree of utilization of support is even lower; the social support of university repeat students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 of depression. Conclusion the depression of repe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their sense of social support should be improv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ir mental health.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系;
【基金】: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重点科研项目(编号:ZK0752)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海燕,门伯媛,殷妍,师会芳,肖敏逍,徐明章,翁小融;某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5年03期

2 杜召云!272013,王克勤;1597名大学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年03期

3 胡军生;王登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娜;高校留级学生的适应特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双;田录梅;;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抑郁状态调查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谢钰涵;陈有国;苏丹;杨珍;;重庆市大学生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年02期

3 周榕,杨翠华,潘集阳;广州地区重点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4 肖三蓉,王挺,雷良忻;大学生抑郁心理成因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胡军生;王登峰;滕兰芳;;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刘芳娥,化前珍,刘利兵,王安辉;某军校护理专业学生抑郁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6期

7 饶燕婷,张红霞,李晓铭;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8 张艳 ,刘芳娥,化前珍;护理专业学生抑郁状况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12期

9 胡雪菊;;对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31期

10 邓凌,陈本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主观时间压力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4 邹涛;大学生抑郁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亢莉;大学生抑郁与应激源、认知评价、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尧菊;大学生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芦炎;初中生抑郁症状与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蔡锦凤;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5 黄仁辉;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仕芬;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金圣华;肥胖女大学生的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慧娟;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抑郁: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许立桥;高校留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转化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晓刚;青少年学生抑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肖琼;肖玮;;大学生心理适应过程的验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杨毅;;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李悦辉;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及教育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谢爱武;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6 陈瑜,何跃;高校研究生的心理适应及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5年01期

7 解登峰;;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探析及调适策略[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8 李晶;自我概念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段若荧;师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10 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育对策[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天庆;;中专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2 贺天庆;;中专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9期

3 成云;;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周喜华;;舟曲救灾官兵心理创伤与社会支持及自我和谐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7期

5 曾荣侠;;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刚;李志勇;;师范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李海红;;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抑郁症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8 吴育红;吕岚;储晟蔚;赵兴晨;徐意;;不同规模城市护士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健康研究;2011年03期

9 王立金;;医学院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陈高尚;朱军礼;陈坤;;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勘;王筱璐;;工作场所中员工抑郁症状的综合评估与诊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李亚飞;禹风琴;彭树英;;万拉法新对不同诊断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力平;;焦虑、抑郁症状个体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谢言梅;;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背景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汪涛;冯正直;;抑郁症状大学生指向遗忘特点及ERP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健;张大均;;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高隽;钱铭怡;邓晶;;震后青少年创伤症状与抑郁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楚芬;;贫困山区初中生焦虑、抑郁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立新;;北京市城市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秦萍;张勇;;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与血浆皮质醇、认知倾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石隐 实习生 张送萍;抑郁症反思录:一个公务员的非正常死亡[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朱文娟;切勿忽视大学生抑郁症状[N];威海日报;2009年

3 湖南省儿童医院 黄颖红;孩子近视易患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刘京徽;我国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 专家说父母影响是主要原因[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王冠瑛;抑郁症困扰多少“正常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王凤英;摆脱抑郁要对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7 张朝明;浅析抑郁症罪犯心理及矫治[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8 文东;帮助被“抑郁”侵袭的孩子[N];天津教育报;2008年

9 陈燕琳;同是抑郁 表现各异[N];健康报;2004年

10 记者 栾翔;智利部分被困矿工:出现精神抑郁症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凌宇;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信勇;写作疗伤[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莉;童年中期受欺负、抑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春莉;合理情绪疗法对提高患者自我概念的随机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熊会;重读弗洛伊德抑郁症理论[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健;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西芳;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6 郭托娅;心理剧治疗对服刑人员抑郁症状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芦炎;初中生抑郁症状与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淑芳;抑郁症患者掩饰与防御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何晓飞;大学生情绪调节、自动思维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23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123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f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