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的研究综述
[Abstract]:Since 1980's, there has been a special social group in China-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group.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nd looks up the literature on 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07.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comment on whether the left-behind state leads to the poor stud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the cause analysi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it. It is concluded tha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organizing authoritative organizations and superior research forces to conduct a special and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so as to form scientific conclusions, reveal deep problems,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一涛;;关于留守儿童学习情况De调查与思考[J];班主任之友;2006年05期
3 蔡澄;邰启扬;吴承红;;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不良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2006年14期
5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6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7 张春玲;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怀[J];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8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9 邹丽丽;李静;郁大海;;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2期
10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玲湘;;湖南省望城县桥驿镇农村教育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2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3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4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5 马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6 王东平;彭建强;闫震;;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学习影响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7 何玲玲;;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8 杨阳;何成森;马南正;黄先伟;;父母文化程度与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9 王金华;李晓敏;;浅析农业劳动力断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10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爱磊;;关系资源与优势地位的传递——一个解释农村居民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动力机制[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3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艺;高健;史鸿桦;;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玮;;勿将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映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西部五省小学六年级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陈荟;;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考察与思考[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柳倩;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张盛仁;基于人口流动的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韩煊;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谭绍怀,王孝怀;挣了票子 莫误孩子——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4年10期
4 苏明;国民经济转型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9期
5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6 胡进;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11期
7 金冬梅;孟庆茂;;学业求助现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3年07期
8 佘凌,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3年04期
10 杜鹏;聚焦“386199”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月玲;班级学习环境、学业成绩与学业求助的相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莲;初中生学业求助发展特点及其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元花;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忆达;学业不良儿童的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4年03期
2 何士;当前小学生学业不良的归因分析[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3 郑志贤;谈易造成学业不良的家庭教养态度[J];教书育人;2000年09期
4 陈贵荣;初中化学学业不良的成因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04年02期
5 田澜,谈春华,叶甲友,鲁移林;126名学业不良高一新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5期
6 钟启泉;;“学业不良”的界定及其因析模式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2期
7 焦彩珍;中小学生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与改进对策[J];数学教学研究;2003年12期
8 宋振韶,詹朝杰;学业不良研究的生态学取向:教育社会生态学模式的提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9 邹晓芟;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救治学业不良顽症[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巩象树;杨丽娜;;对学生“学业不良”原因的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昕;石金涛;;博弈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综述[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子燕;张晓春;;中医药对胃动素影响的研究概况[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卢雯玲;刘铜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渴病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双旗;方显明;黄绍湘;;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近况[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5 梁宁;林启云;;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6 张庆文;李苹;;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魏智慧;鲁智惠;;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近况[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熊丽辉;;《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法应用现状及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振华;王玉蓉;;脂质体表面电荷的研究进展[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小红;周申立;张鑫;;构建土地发展权优化土地利用规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范绪锋;学业不良儿童应受重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陈顺坤;夯实依法治国的基础[N];云南日报;2000年
3 新华社记者 孙杰 董峻;让“菜篮子”更绿些[N];人民日报;2002年
4 ;近期税收政策的走势综述[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深圳兰德;六月震荡 七月扬[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林娜;2000年国际油价影响因素综述[N];国际商报;2001年
7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孙力;中亚合作迈新步(综述)[N];人民日报;2002年
8 田琳琳;其实我们不懂差生[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黄泽全;非洲 一体化进程有序展开(综述)[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国防科工委办公厅 蒋亮平;西部大开发战略综述[N];中国企业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明贞;穴位埋线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袁久志;土茯苓和伸筋藤的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3 李飞;企业成长路径与商业模式的动态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婷;学业不良儿童注意品质培养[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江林;中学生学业不良问题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毅侠;中学生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干预[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庆;中学生学业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滨;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凌光明;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孙昊;初中学业不良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8 刘咏梅;中学生数学学业不良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中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李志英;小学生数学学业不良的归因与转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01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20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