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理解中的主体合作
[Abstract]:When the curriculum changes from the static closed knowledge system to the dynamic open process, the teacher's role also changes, from the executive curriculum to the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A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subject cooperation has also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is the generation of subject conversation and meaning, then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subject cooperation to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curriculum subject cooperation. Finally,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curriculum subject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上海市嘉定区黄渡幼儿园;上海教育出版社;
【分类号】:G4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靖平;;论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2 刘炎,铁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黄清,靳玉乐;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5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周华丽,顾志良;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崔允o7,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9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10 黄伟,谢利民;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2 朱鑫;;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的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3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磊;论高等物理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伟华;健康人生教育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文结;论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潜在课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霞;;从课程文本的变化看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4期
2 邢和祥;;课程实施影响因素:一种分析的框架[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8期
3 沈贵鹏;心理教育课程的理念——基于"文本"的解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吴宗杰;抑制课程自主性的控制符号——教师发展的话语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5 靳玉乐;张家军;;课程实施需要想像力——邓友超著《教育解释学》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3期
6 冯生尧;;课程评价含义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2期
7 黄学贵;理解的基本原则[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高伟;课程文本:不断扩展着的“隐喻”[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2期
9 张天宝;试论理解的教育过程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韩宏;我所理解的中小学教育科研[J];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顾颖颖;;构建情感的课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海峰;理解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内涵[N];工人日报;2002年
2 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瞿延东;如何理解“共同发展”的格局[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郭生乐;关于素质教育理解的几个误区[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何连弟;理解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N];文汇报;2001年
5 山东省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 陆安;内外迁移是通向智慧教学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理解多于担忧[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7 ;我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N];深圳商报;2002年
8 张卓玉(作者系山西省实验中学校长);体验与探究: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鲍东明;诠释理解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蒋建华;科学知识霸权与被压迫知识的解放[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5 孙平;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主体性及其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杜志强;领悟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沫辉;教学习惯[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卢芳;教育智慧生成机制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蓉;科学教育中知识与技能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素青;从教学的叙事研究探讨海德格尔本体论教育思想[D];浙江大学;2006年
5 齐海鹏;农村教师课程理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媛媛;教学中游戏精神下的学生自主性话语权探讨[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夏永庚;论课程的生成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文慧;课程实施中文本转换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小玲;师生话语权丧失及其原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翠萍;主体间性课堂教学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80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280251.html